第311章 一等大匠师(下)(第2/2页)

而且还特别申请要了千尺长绳四盘,马车六架。

李春要实地考查。

而且李春还要亲自试验一次水泥,李元兴也准了。

杜如晦亲自来见李元兴,他是为李春而来。

“殿下,您说那桥匠有资格成为一等大匠师,仅仅因为一座桥吗?”

“杜公,不要小看一座桥。杜公可知一座好桥带来的实际效益?”李元兴笑问道。

杜如晦沉思片刻后:“如果真如殿下所说,一座黄河大桥出现在兰州,那么大唐军队可往西三千里,后勤丝毫没有半点压力。丝绸之路的利益,会增加一成!”

“过桥收费,五年就可以收回桥的成本!”

李元兴一句根本不着边的话让杜如晦知了,他只当李元兴是开玩笑。

李元兴轻叹了一口气:“其实本王想要的桥何止一座,风凌渡如果有一座桥,会如何?”

杜如晦脑海之中飞快的闪过大唐的地图,黄河断南北,自古黄河无桥,全凭船渡。

偶尔水流平缓之时,却有简单的浮桥,可一年能有几天水流平缓。

如果风陵渡有一座大桥,要求不太高,日行马车三百辆。

那大唐对河北道开发就会提高十倍,百倍。

河北道现今,穷、苦、人口稀少、土地荒无。

“一座宽二十丈,长八百丈的巨型大桥,会给大唐带来每年万万贯的财富,收入国库的税金,也有千万贯。这座桥,杜公准备出资多少?”李元兴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在给杜如晦施加压力。

房谋杜断!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殿下认为,需要多少贯?”

“八百万贯!需要水泥十万万斤,砂石无数,需要精钢数百万斤。至少要三至五年才可建成,动用工匠二十万人。”李元兴带着一种兴奋的神情。

从李元兴的表情上看,李元兴一定会修这座桥,泾河桥应该就是对李春的考验了。

杜如晦无法决断了,他不敢开口,八百万贯没有吓住他,可百万斤精钢当真吓住他了。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修法,类似现在泾河桥的修法。但黄河不同于泾河,万一发大水会如何,桥毁,那么一切都白修了。治理黄河,只有治理才可以保证洪水的减少,甚至再准备一条备用的水道,泄洪区来保住大桥。”

杜如晦完全蒙了,李元兴所说的信息量已经超过他的心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