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报纸的威力(三)(第2/2页)

而长安城,这一日的报纸除了长安报加印一万份之外,其余的小报馆几乎都是双倍印刷。

特别是东市报,竟然加印了四千份,可是这家小报馆日常发行量的三倍。

被采访的各国使节,至少都买了一百份,他们的话能够上报纸,这是多大的面子,自然要收藏几份,将来也是一种荣耀。

高句丽使节团,则是这一天的午时,才会到长安城。

而高句丽使节团的住所,就在百济使节团住所的左侧,一个更大一些的院落。

百济的使节有些坐不住了,报纸上清一色对他的声讨,特别是回纥、靺鞨、契丹三族的使节说话实在太难听了。

“本使节要亲自说明当日之事,去让那些长安的笔客们进来!”

吩咐完,百济使节继续看着这些报纸,越看越是来气,这么大的新闻他是主角,可他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

让他更不高兴的事情,紧接着就发生了。

“回您的话,门外并没有笔客。大唐鸿胪寺的人说,因为昨日已经下了禁令,所以笔客们在七天之内,是绝对不会过来的。”

“去报馆找他们,不能容到那些野蛮人辱没我大百济的名声!”

找!能找到,但却未必会有人来,长安报的大掌柜已经事先去各报馆通了气,百济这边无论找谁上门,绝对不能去,昨日赶人,今日请,我大唐笔客难道就可以被百济呼来喝去,想让走就走,想让来就来吗?

笔客们的硬气,自然也得到许多权贵的支持。

为什么笔客比流外小吏在长安更吃香,最重要的就是名声。笔客分为三种,一种是报社养活的笔客,只有一家报社服务。另一种是自由笔客,专门从事找新闻,然后自己写好给报社投稿,收润笔费的。最后一种,就是兼职的,其中甚至有不少人都是公门小吏。

长安城中名声最大的笔客,一篇社论文章三个秦王五钱银币起,这就是旧钱接近两贯了。

钱是一方向,这样的名家已经有了些许名士的身价。

一但入朝为官,正七品上是吏部官方给出的,外放加半品,就是从六品上的官吏。

所以笔客视名声如生命,绝对不会任由人当猪狗一样招之既来,挥之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