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新的科举考试(第2/2页)

根据朝鲜国国君燕山君的说词,这些藩属国士子前来大明参加科举考试,并不是为了来大明做官,也不是为了大明的功名。

主要是为了通过参加大明的科举考试来检验他们学习华夏文明的成果,为了表示他们心向大明,表示他们尊师重道之心。

对于朝鲜、倭国、吕宋如此上道,大明朝廷上下也是一片赞赏,所以弘治皇帝这边也是大手一挥,将朝鲜国、倭国、吕宋的士子也是划入到东榜之中。

如此广袤的区域,不仅仅有新的省份的士子,还有来自藩国的士子,不仅仅有传统大明的士子,还有很多来自其它各族的士子。

可想而知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是何等的热闹,这也是为什么弘治皇帝会如此高度重视的原因了。

本身来说这三年一次的伦才大典就是大明朝廷最为重要的大事,是天子汇聚四方贤才,聚拢四方人心的重要大事。

更何况,这南洋省、象林省、交趾省、辽东省、草原上、西域省等新如大明之地,朝廷需要通过科举考试的手段来笼络这些地方的人心,同时也是需要稳固朝廷在这些地方的统治。

再加上又涉及到藩属国的士子,关系到华夏文明传播的大事,关系到孔孟之道在藩属国的传播大事。

这就更需要高度重视。

这科举考试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顾忌到方方面面,弘治皇帝为此也是伤透了脑筋。

“刘健、李东阳,这一次科举考试,你们为主考官~”

弘治皇帝看了看在场的大臣,直接点名了刘健和李东阳为主考官,足见他对这次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了。

要知道以往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一般也就是选几个六部尚书或者是六部侍郎来到主考官就够了,这一次弘治皇帝却是两个内阁大臣来当主考官,规格高到极点了。

“臣遵旨!”

两人一听,连忙站起来恭敬的回道。

“这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上应该有所增加,我大明版图疆域越来越广袤,所需官员和人才也越来越多,这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增加至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