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九品名广传(第2/2页)

但弥罗可以看到耶各依旧守护在冥界的核心之中,弥罗很难对其动手,至于受龙之土本身的冥界,弥罗又是看向了后土的方向,被其本质紧紧包裹,这也是多年以来西方大陆诸神一直难以通过冥界影响受龙之土的原因。

可向后土询问【冥界】领域的信息时,弥罗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后土对于自己的神眷有所下降,虽然不多,但代表的含义已经非常明显。

‘是受到昔日受龙战役的影响,还是因为其他缘故?’

弥罗有些惊讶,同时向着后土表达自己放弃的想法,这才让原本逐步向其封闭信息和本质的后土停下这一举动。

只能暂时放弃冥界方向领域的弥罗,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名字上。

此时,翡翠城镇顺流而下的商队已经行驶大半,青宇向外传播九品名字体系的举动也是稳步推进。

而九品名字的推动,也正如弥罗先前猜测一样,受龙之土内部一些人或许想要阻拦这个体系的扩张,但对于力量的追求,显然不是他们想要阻拦就能阻拦的。

特别是九品名字随着弥罗得到皇天后土的垂青,以及通过三品名字加大自己在皇天后土之中的权限占比之后,许多人只需要按照扮演,或者学习的方式,便可以获得些许名字力量的加持,甚至一些原本做着苦力工作的人,也会随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得到些许力量的提升,获得了一定反抗的能力。

这等情况下,受龙之土的贵族根本无法压制民意,部分聪慧一些的贵族开始顺应民意,降低对底层的压迫,而部分顽固不化的贵族或许能够短暂压下下层的反抗,但他们的做法终究无法长久,迟早会在一次次压迫之中,被彻底顶替。

如此特殊的力量,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力量,研究的人自然不少。

无论是巫觋,或者道士,再或者武僧都开始研究对应名字的典故和力量源头。

其中道士还好,本就有阴阳理论,对上弥罗立在前边的【太上老君】,也是能够给出自己的解释。

但武僧那边就让弥罗大开眼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了此方宇宙神道的影响,哪怕是受龙之土的武僧,在研究佛学和对应名字的时候,也喜欢以信仰和神祇的角度来思考。

其中【斗战胜佛孙悟空】和【旃檀功德佛唐三藏】因为明确的权能较少,或者同现今环境有所冲突,故而研究的人很少,而作为如今被主要研究的【南无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则是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

在受龙之土武僧和绝大多数民众的认知之中,【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是一位守序善良的神祇,他们也将其称之为送子观音、送子娘娘、怜悯女神、慈悲女士,并且认为其执掌着生育、家庭、母亲、医疗、莲花、怜悯、慈悲、欢乐、母性、关爱、天真、保护和纯洁等神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送子观音和送子娘娘的称呼多流传于民间,而怜悯女神和慈悲女士多为施法者和部分武僧的称呼,真正渴望知晓其奥秘的武僧则是保持着原本的观世音,或者观自在。

整体而言,【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在受龙之土的传播虽然有些奇怪,但整体和原本的形象还有些联系,对比起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就扭曲许多。

似乎因为六道和八部众的缘故,在大众的认知之中如来是一位非常特殊且强大的神祇,他的信徒有外层异界的圣灵、天人和神使,也有地狱之中的恶魔,还有冥界的饥饿亡灵,人间的巨龙和普通人,乃至各种类人生命。其中关于巨龙这一点,信徒内部还就是西方巨龙和受龙之土的精魄龙进行过激烈讨论,部分武僧派系更是为此进行过战斗。

这类情况结合佛门内部本身诸多的派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让人们又认为如来是一位会根据不同的信徒传达不同的教义和神谕,乐于见到信徒在冲突中明悟道理的神祇,部分信徒甚至认为祂没有固定的立场,喜欢以反复无常的态度面对信徒,乐于让信徒在得到和失去之间痛苦徘徊。

最后,无我、无常、无相等佛学理念更是让大多数施法者和部分武僧的认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是一位混乱邪恶,或者混乱中立的神祇,而这也是当今受龙之土的主流认知。

知晓这等名字和信仰变化的阿泉、青宇都是目瞪口呆,独自行动的忘忧仙从经常外出的七仙女和诸位花仙口中得知后,也是傻了眼。

忘忧仙在后来一次被弥罗召见的时候,忍不住询问弥罗为何要放任这些人错误的理解佛法。

“他们的领悟如何能够说是错误?正所谓见性是佛,不同人眼中的佛陀是不一样的,我等强行将认知的佛陀概念传达下去,就符合佛法的概念吗?”

青宇却不这么想,他低声道:“可这其中应该有贵族的手笔吧,他们在有意抹黑佛法,试图以此影响老爷你的名声。”

阿泉也是点头:“无我、无常、无相等佛学理念虽然容易让人想到混乱,但受龙之土的文化同函夏比较相似,类似的理念也不是没有提出过,只是比较小众而已,若无人特地引导,不至于出现一面倒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