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蒙武(第2/3页)

赵佗则回以感激一笑。

他估摸着杨原之所以推荐自己,一来是想交好自己和李信,二来则是因为杨熊,赵佗和杨氏关系还不错,勉强能算是自己人。但哪料到刚好遇到了蒙武。

对此,李信倒是并没有生气,毕竟蒙武否决的是杨原的提议,并非当场与自己顶撞,不算折损自己的威信。

他保持着主将的气度,淡淡道:“辛将军对此有何看法?”

辛梧眼皮一跳,不过他也算是沙场老将,又出身名门,对李信并不惧怕,便道:“末将认为蒙将军之言甚为稳重。”

“蒙将军。”

李信的目光又移到蒙武身上。

蒙武平静道:“吴孙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且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如今伐楚乃是国之大事,战场之上更是涉及存亡的死生之地。一部万人何等重要,赵佗虽然有兵道资质,但终归年岁太小,营中尚还有右庶长爵位者数人,皆是沙场老将,我认为以他们为校尉,比赵佗更合适。”

听到这话,李信眉头皱了起来。

帐中诸人相互以眼神交流,李由更是面露喜色,一脸幸灾乐祸的盯着赵佗。

赵佗一脸懵。

这蒙武说的话,怎么这么熟悉?

话里话外都是在说自己不够稳重成熟,最好以老将来代替。

这不就是自己劝秦王政换将时候的说辞吗?

看蒙武反对的模样,赵佗估摸自己此番是当不成校尉了,心中难免有一丝失落。但紧接着,他就反应过来。

眼前的情况,不就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吗?

他赵佗之所以劝秦王政将蒙恬换成蒙武,就是希望让这位老将来辅佐和约束李信啊!

有蒙武看着,让李信不要轻敌冒进,上了战场,哪怕还有昌平君在后面捣乱,也不至于败的那么惨。

想到此处,赵佗双眼发亮,有些激动起来。

就是这样!

蒙武将军,你干的好啊!

就是要这样制住李信的轻率,就是要反客为主,把李信给死死压住!

如此一来,不说此番伐楚大胜,起码活命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和这相比,校尉之职反倒显得微不足道了。

念及此处,赵佗立刻站出来,拱手说道:“末将认为蒙将军此言甚是。赵佗年少,沙场经验不足,还需学习诸公的用兵之法,校尉之职十分重要,赵佗定然无法胜任,还请将军择选贤将任之。”

随着这话出口,众人的目光都落到赵佗身上来。

李信僵硬的脸变得柔和起来。

众人皆知赵佗是自己的臂膀,虽是杨原提议,但将其任命为校尉也是自己的心意。如今却遇到蒙武阻挠,若是强行任命,未免让蒙武心中不爽。

李信虽然自傲,但也不想因为这种事和蒙武这样的父辈人物闹出矛盾,毕竟还没开战,主将副将就心生不合,这是必败之道。

而若是李信听了蒙武劝阻,放弃任命赵佗,又不由在诸将面前失了威信,让人感觉他堂堂二十万大军的主将居然被蒙武拿捏了,这是自傲的李信无法容忍的。

就在这两难之间,赵佗却主动推辞,如此一来,便给了李信一个台阶下。既不会与蒙武产生冲突,又不至于让人觉得他怕了蒙武。

赵佗真是个贴心的人啊,一直这么懂事,从未让自己为难过。

李信看着赵佗的目光满是温柔,他心中甚至还产生了些许愧疚之感。

日后一定要好好补偿这小子。

旁边的蒙武也一脸诧异的看着赵佗,他常年驻军在外,并未听闻过赵佗之名。回到咸阳之后,也只知道这是个善于立功,且受大王宠信的少年人。

今日一见,方知这赵佗果真是个人物。换成其他人被自己当众否决,恐怕早就气的满脸愤怒了,哪像这赵佗一样,竟然能站出来平静的承认自己年少经验不足。

不管这是不是赵佗内心的想法,都足以显出其冷静与成熟。

相比起来,在大殿之上因听闻自己担任副将,就激动地失态的蒙恬,反而显得稚嫩了些,在心境上不如这少年远矣。

不愧是大王看重的人,此子值得关注。

蒙武亦满眼赞许的向赵佗望来。

“既然如此,那这一个校尉之职,便由司马良担任。赵佗,还是任一曲军候吧。”

李信说道,这一次,蒙武没有开口。

“末将司马良,定不负将军期望!”

司马良满脸激动,高声应诺。

同时目光不由看向一侧的赵佗,心中暗暗赞了一声。

这赵佗,好人啊!

司马良心里可是清楚,虽然蒙武说赵佗不行,但大军真正的主将乃是李信,他的手中有大王亲赐的斧钺,只要李信一意孤行,强行任命赵佗为校尉,哪怕是蒙武也无法阻止。

如今赵佗主动退让,就排除了李信干预的可能,让他司马良当上了最后一个校尉,心中想想还是有些感激的。

帐中诸人,神色各异。

唯有李由,在心中暗自冷笑。

好一个滑头的小子,见蒙武将军将你否决,就顺势推让,如此倒也不会失了面子,果然狡猾的很。

就在这时,赵佗再次开口了。

“将军,末将有一事相请。”

“讲。”

“末将昔日在魏地能训练出一曲兵马便已是极限,如今若是再去训练新的兵卒,恐怕能力不足,耗时颇久,以至耽误将军伐楚大计。还请将军能准我,统率在魏地时的那一曲人马。”

赵佗说完,低首请命。

帐中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特别是李由这种没有上过战场的青年将领,更是面露讥笑。

要知道秦国数十万大军中,以关中军最为精锐,他们世代征战沙场,受秦法和军功爵影响最深,上了战场后战斗力远超其他新征服地区的士卒,乃是真正的好兵。

这个赵佗,放着五千关中精锐不要,竟然去要魏地的那些杂牌军,哪怕他训练过一段时间又如何,莫非还能和关中精锐相比?

这小子傻了吧?

相比那些年轻将领的疑惑,蒙武和辛梧等老将却若有所动。

这小子知兵啊。

所谓战场之上,新不如旧,想要将数千兵卒从互不认识,训练到听自己的命令,做到令行禁止。这中间不知要付出多少努力,涉及到立威、励士等各种手段,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磨合。

如今秦楚已经宣战,战场局势瞬息即变,每一部兵马随时都有可能派上战场厮杀,哪有那么多的训练时间给他们。

这种时候,麾下能有一支自己带出来的老兵,那可比什么精锐都强。毕竟自己亲手调教过的部下,上了战场让摆什么阵势,就摆什么阵势,说什么就干什么,用起来可是真正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