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要建20层高楼

章会长一听,晓得不能再这么尴尬下去了,赶紧拍板道:

“那就这么决定了,张教授,那就麻烦你将入会申请书帮助带回海东,让陈棋同志和兰丽娟同志填写一下,另外需要3位推荐人,这个你也代劳一下吧。”

张春意点点头:“行,这事包在我身上。”

其实她知道,就算凑齐了三个推荐,又有入会申请,陈棋和兰丽娟也未必肯加入国内的医学会,去趟国内医学界的混水。

这批人外战外行,内战内行,跟这群人混只会拖累陈棋兰丽娟两人前进的脚步。

章会长看了看稿子,看到第二个议案时,不禁想抚额了。

因为这第二个议案还是跟陈棋和兰丽娟有关。

“这个这个,同志们,根本WGO下发的专家共识,各国要将幽门螺旋菌学说写入教科书中,这个我们华国也不能落后,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同胞的课题,也是我们华国医疗圈的光荣嘛,呵呵。”

一个学说,写入教科书。

这就是文人们最羡慕的成圣之道呀:立德、立言、立功。

翻开整本教科书,里面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欧美国家写成。

国内的专家共识也罢,诊疗指南也好,事实上都是拿人家制定的标准,翻译一下,再添加些什么中医中药治疗,就算是我们国内自己创造发明的指南意见了。

说起来还是有点羞耻。

国内的医生也不是没有原创,就比如教科书上的“五叶四段”理论就是吴猛超教授提出的,全世界教科书都用这套标准。

这就是吴教授的牛逼之处,但这样的牛人太少了,很多还在初级阶段就被按资排辈或者拿不到课题费而夭折了。

想想当初要不是陈棋能赚外快,自费搞幽门螺旋菌课题,如果全靠医院资助,那陈棋和兰丽娟哪怕再过20年也出不了头。

国内的学术环境,一言难尽,年轻人太缺乏机会了。

现在轮到消化内科知识了,专家指南的形成,也预示着诊疗指南也将写入幽门螺旋菌,接着就是修改教科书。

兰丽娟的这个课题组还手握那么论文和研究成果,进入《内科》编委是迟早的事情。

自己的学说得到主流医学界的承认,让大家都来学习你的研究,这绝对是一位医生的职业生涯顶峰,谁不羡慕呢?

果然,会议室里又是一片安静。

没人支持,也没人反对,其实这种异常的沉默就是反对的意思。

张春意教授没办法了,只能继续站出来:

“章会长,关于幽门螺旋菌的课题,当初我也是负责人之一,所以接下来我会和兰丽娟同志共同组织相关教材编写,再送给部里审查。”

这时候会场里有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

“张春意同志有个好徒弟啊,可惜哟,这个徒弟都超过师父了。”

赤果果的挑拨离间。

张教授不以为意,甚至都没有抬头去寻找谁在说话,只是笑呵呵道:

“是啊,至少我教出来的学生成才了,牛到国际上去了,我做导师的心里高兴呀,毕竟名师才能出高徒嘛。不像某些人,临床不行,科研无能,教学生都是误人子弟。”

说话的人自讨了个没趣便不再吭声,谁不知道张老太太也是个嘴巴不饶人的主儿。

章教授知道今天的会议已经完全失控了,所以决定快刀斩乱麻:

“好了好了,大家都是同行,很多都是同学,不至于,不至于,那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嘛。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学会将不再统一组织考察团去越中医院了,大家有想法的自己以医院的名义前去吧。”

章教授到底没有格瑞斯教授的魄力,关键时刻还是怂了,当了甩手掌柜。

随后的一个月里,国内的风平浪静也让陈棋感到惊讶万分。

换成以为,他和兰丽娟刚刚载誉归来,又带回来了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那什么参观团、访问团、考察团还不跟疯了似的往越中跑?

结果好家伙,他都回来一个月了,国内一个参观团都没来。

这让陈棋百思不得其解。

同时也有点淡淡的失落,这又失去了一个在全国人民面前装逼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陈棋心里焦急呀,这么好的内镜技术你们都不来学习?那怎么向全国推广?怎么让病人能受益?

做为医生,在自身能得到同行认可的同时,更希望自己发明的医疗技术能尽快应用于临床,造福病人。

但人家不来学,不能访问,不来参观,只有海东省内的医生显得相当用心,看来内镜这块蛋糕,这是逼着海东省全部吃下了。

想不通也不想了,他最近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越中市一建公司提供的内镜治疗中心设备图稿,他非常不满意。

可能是设计单位眼光有局限,也可能是预算有局限,总之出来的设计图稿,将内镜中心的建筑物设计成了一个“回字形”。

层高仅仅只有5层。

而且医院没有采用现浇混凝土技术,还是采用老式的预制板技术,用砖头一层层搭建上去。

陈棋是经历过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人,知道预制板技术造房子,一震就倒,而且倒得是粉碎,压在里面的人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房子结构不牢固,用不了几年就得重建,这不是白白浪费钱嘛。

市一建公司的总经理孙泽洲有点为难道:

“陈院长,我们也知道现浇混凝土好,可是你要知道这两者之间的成本相差起码有3倍,如果你要建高楼,那这个成本起码还要翻倍。”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钱的问题。

陈棋听了就不乐意了,于是一边说出自己的思路设想,一边在图纸上画了下来。

“咱们先不管预算,反正我要高楼,你这才5层楼算什么意思呀,咱建的可是要面向国际医疗市场的医院,所以必须给我建高楼,你就按我的想法来。

一楼是大厅,这里给我设计成门诊、检验科、影像科等辅助科室。

二楼除了给我建一个多功能大会室外,还要建几个小报告厅和教室,将来做为教学和学术交流场地。

三楼给我设计20个手术室。另外,预留10个备用手术室的位置。

四楼做为后勤行政用房,四楼以上全部给我建病房,每一层病房的规模按50张床位设计,一共需要15个科室,也就是15层。

以上设计,全部给我按国外医院的模式设计建造,如果你们不知道国外医院的设计,我可以帮你们搞到资料,我的要求是,这家新建的内镜中心起码要20年不落后。”

孙泽洲有点惊讶了:

“陈院长,按你这样的设计理念,以及高层的成本,连2000万都打不住呀,这装修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反而是设计图纸你不用担心,我们有办法搞到国外医院的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