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工人迟善军之死

医院用血永远是不够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哪怕可以买血,但你也得有人来卖才可以呀!

越中是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老百姓远没有到卖血度日的地步,所以越中人民医院内的血液科库存长期处于空虚状态。

这年头也没有中心血站,别家医院血液不够还要向人民医院伸手,人民医院反过来去哪里“借血”?

越中人民医院

当一代代鲜血从越钢厂工人师傅那里抽出来,再一袋袋送到血液科的时候,陈棋连病人也不管了。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鲜血高兴坏了,不仅是眼前病人够用了,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医院也不缺血液了。

“快快快,赶紧化验,先给我拿1000cc的全血,我有急用。”

血液科的工作人员还挺奇怪:“院长,你要全血干嘛。”

“能干嘛?当然是救人呀,我这病房里还躺着一对可怜的母女,全身烧伤就没一块好的皮肤,啧啧啧。”

“咦,烧伤病人哪怕要输血,首选的也是血浆呀,院长你不会搞错吧?”

工作人员准备好心提醒一下,就怕自家院长搞错了到时出人命就完蛋了。

一般的医生曾经都以为烧伤病人血浆为首选,其次就是一些代血浆制品,比如羟乙基淀粉。

以往研究学者和医生们普遍认为,休克期补充全血或红细胞会加重血液浓缩,增加血液黏度,阻滞微循环,形成血栓。

然而,后来有学者和医生发现,休克早期补充全血后有利于纠正贫血,改善低蛋白血症,减轻组织缺氧和水肿,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内脏器官,改善免疫功能。

尤其是大面积重特大度烧伤病人,补充全血要优于使用血浆或代血浆。

医学是在不断进步的,过往的旧观点是在被不断推翻,不断被新观点所取代的一个过程。

比如法国肝胆外科医生蒂埃里·波拉德和他的同事从自己专业的医学领域着手。

他们搜集了五十多年来关于肝硬化和肝炎的500篇论文,交给专家小组检查。每名专家负责指出该论文是真实的、过时的还是已被推翻的。

他们发现了惊人的现象:保持正确的论文数量明显在衰减。

这一领域的事实的“半衰期”的明确数字:45年。肝硬化或肝炎的医学知识每过45年就有一半过期或被推翻。

意思就是,45年间发表的论文观点,有一大半都是错误的,都被人推翻了。

再比如一个很简单的CPR复苏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这些年来一直在变化。

从一开始的5:1;到后来是15:1;然后又说15:2是正确的;

最后指南上告诉我们30:2才是完美的。

天知道再过上几年,或者30:2的比例会不会又被“证实”不够科学,然后改成30:3呢?或者直接说人工呼吸可以不用做。

所以做医生累呢,因为医生不但考试多,同时还要翻阅大量的医学杂志和期刊,这样才能不落伍,才能保证临床安全。

不但是医生苦,在医科大学读书期间同样非常苦逼。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全国大学生都去“散步”了,唯有医学生全都苦逼坐在教室里背着厚厚的教科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陈棋是重生者,在这点上就占便宜了,属于上帝视角。

而八十年代的医生们,包括邓长乐这种顶级烧伤科专家,他们的知识点还停留在1989年,那么犯错也是再所难免的事情。

比如邓长乐现在就犯了一个非常大的临床错误,他用了羟乙基淀粉这个代血浆。

后世有研究表明,应用羟乙基淀粉后组织残留较重,且可能会增加患者肾功能损害和死亡率。

所以在2013年,欧洲药品管理局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建议将羟乙基淀粉退市,国外直接不用了,国内落后一些,但也是处于慎用的状态。

邓长乐用了,用得理所当然,觉得这是在救命,结果……

迟善军再一次心跳呼吸骤停。

当在床边一直密切关注病人的曾楚发现病人心跳呼吸又没了,马上就开始呼叫同事们。

这时候是凌晨2点。

东山医院的医生们都在旁边病房休息,听到急救命令,全部都随便套件衣服跑了出来,一个个往10床跑去。

家属们和越钢厂的人全部都在走廊里打地铺,听到声响也全都惊醒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大半夜医生全体出动那肯定是凶多吉少,不少家属开始双手合十在向菩萨祷告了。

可怜的齐厂长,一个3万人大厂的厂长也睡在地板上,听到病房里的呼喊声心里就咯噔一下,心中有了强烈的不安感。

大半夜组织抢救能有啥事,用脚趾头想想都积善成德了,他怕什么?不就是怕自己的工人死了嘛。

“护士,护士10床的病人怎么了?大半夜的。”

齐厂长拉住一个护士便急切地询问道。

小护士认识这位越钢厂的大BOSS,于是也不有瞒他:

“10床迟善军心跳又没了,沪海医生正在抢救。”

话音一落,迟善军的家属们就放声哭了出来,在半夜的病房里格外惨人。

齐国民也喃喃自语:“这是第几次了,第四次了没心跳了吧?迟善军,你要顶住啊……”

病房里,沪海医院的医生已经抢救了超过20分钟,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底,大家都明白,病人这次是真要死了。

因为黄金抢救时间也就5分钟,时间越长,抢救回来的可能性越小。

陈棋也在这个时候跑进了病房里。

他是在值班室睡觉,当听到10床迟善军又一次心跳呼吸骤停后,决定还是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

当陈棋进入病房后,房间内有浓重的消毒水和中草药味。

病床上,全身被烧伤的病人样子惨不忍睹,医生们正在不断换人做胸外按压和人工球囊替代人工呼吸,比例是5:1

胸外按5下,球囊再按1下。

陈棋想忍,但又实在忍不住提醒道:“诸位,你们要不要试试30:2的频率。”

邓长乐一看陈棋又来“捣乱”了,本来糟糕的心情就更糟糕了:

“陈院长,管好你自己的病人吧,这里自有我们东山医院的抢救规划,不劳你操心。”

陈棋这时候也不爽了,自己一个堂堂副厅级院长,一个国际双理事老是被人家鄙视,哪里忍得住。

“邓主任,我要提醒你一下,你现在是在越中医院抢救病人,尽管我没有厂方和家属授权参与抢救,但做为东道主,我还是有必要知道你们的抢救过程以及用药规范,你放心,我不是来抢夺什么主导权,我就是起到一个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