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石磨

磨坊里,一男一女,年纪都不大。

女孩十二三岁,男孩最多十岁。

两人身上的衣服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丁,而且还明显不合身。

女孩的脚下甚至还踩着双凉鞋,脚趾头都露在外面。

两人面黄肌瘦,正使出吃奶的力气推动着石碾子伸出来的横梁,那石碾子,甚至比两人都高出许多。

碾盘里,是已经碾碎了大半的玉米粒,但想要碾成细面,明显还得一段时间。

“谁家的孩子?”

李卫东正努力的从原主记忆中扒拉关于这两人的记忆,但始终模模糊糊,隔着一层。

很显然,他们以前跟原主的交集并不多。

“卫东哥。”

就在这时,磨坊里的两个人也差距到了李卫东的到来,那小女孩脸上甚至露出一丝惊喜。

“你们是……”

李卫东试探着看着两人。

“我叫李红梅,我哥是李占奎,他说上次带回来的白面,还有南瓜,都是您送给他的。”

女孩立即道出来历。

虽然不知道她是怎么认识李卫东的,但原主在进城前,毕竟是一个村的,难免会碰到。

只不过以前的李卫东,压根就不会在意两个相隔大半个村子的可怜姐弟。

再加上,那始终是属于原主的记忆,所以李卫东才没能及时‘记起’。

“你哥呢?怎么让你们两个来碾棒子面?”

因为有着李占奎的关系,李卫东对这对姐弟明显多了些亲近。

“我哥在坝上呢,以前我哥没回来前,也是我们两个来的。”

李红梅骄傲的说道。

倒是她弟弟,有些认生,没说话,只是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李卫东。

“去旁边玩会,我来推。”

李卫东挽了挽袖子,上前接过对方的活,在他的推动下,石碾子立即转动起来。

即便他都感到有些沉重,两个小孩子干这活有多吃力,可想而知。

而且这还不是一圈两圈的事情,得很久才行。

李红梅劝说了几次没用后,也只能拿起扫面的小笤帚,将磨盘边缘的粗粒扫到中间。

足足半个小时,李卫东才停下,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看着李红梅小心翼翼的将棒子面收进袋子里。

袋子里的棒子面加起来有个四五十斤,对方脸上也挂着满足的微笑。

李卫东不由分说的提起袋子,跟两人一道去了她家。

这是他第一次来李占奎家。

很破。

压根就没有什么院墙,只是用一些树枝打了一圈篱笆,而且还是最近才弄的。

就连房子,也是泥巴块垒的,叫做土房子。

事实上,这种土房子才是如今农村的主流。

像所谓的砖瓦房,整个十里八村,都找不出一家来。

房子的屋顶,也不是瓦,而是用麦秆铺的。

跟这房子一比,李卫东在城里那间东屋,简直可以算高档。

此时家里没有人,不仅仅是李占奎在坝上,就连身体不好的李母,也在那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赚点微薄的工分。

所以,像碾棒子面这种小事情,自然就落到李红梅跟弟弟身上。

“我就不进去了,等你哥回来,让他晚上去趟我二叔家。”

李卫东将袋子放到门口,对着李红梅说道。

“好。”

李红梅犹豫了下,终究没请李卫东进她家坐坐。

不是避嫌,而是家里太寒酸,不好意思。

离开李占奎家,李卫东回去骑上自行车,来到石家村。

石家村,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人姓石,更因为这里有个很大的采石场。

像他先前去的磨坊里的石碾子,就是石家村给做的。

所以,这个村子最不缺的就是石匠。

如果追溯历史,那么石匠恐怕是最为古老悠久的职业了。

李卫东在村里打听了一下,来到一户人家。

还没靠近,就听到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那是一个小老头,侧对着他,嘴里叼着个烟斗,十分专注的在一块碑上雕刻着。

李卫东站在旁边等了会,直至对方抬起头,才靠近。

“大爷,我是附近村子的,来您这看看有没有现成的石磨。”

李卫东直接道明来意。

“那边,自个去看。”

对方也没起身,随手往远处一指。

这处院子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不过大部分都是还没有开始加工的。

没怎么费劲,李卫东就找到石磨。

准确的说,这里一共有三套石磨,一大两小。

大的直径足有一米,明显就不是给个人家庭用的,因为这种石磨是平着磨东西,跟那种滚动的石碾子不同,更费力气。

通常都是用牲口来拉。

就算小的石磨,直径也有五六十厘米。

李卫东上去试了试,推起来很重。

“大爷,那套大点的石磨,多少钱?”

相比而言,李卫东更看重效率。

先前他在游戏农场里试了试,一些不是很复杂的东西,完全可以用能量来推动。

也就是说,他可以消耗能量来用石磨把小麦磨成面粉。

而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的能量可以用来催熟植物,甚至连小麦脱壳这种事情都能做到,但偏偏,无法凭空让小麦变成面粉。

似乎是缺少某种媒介,或者说契机。

要不然,他压根就不需要这么麻烦。

用石磨,虽然又费劲,又麻烦,磨出来的面粉也没法跟面粉厂里加工的比,但在安全方面,无疑更有保障。

现在想想,当初为了加工面粉,废了那么多的心思,又花大代价从张云尚那里换了张紫檀木的床,才算真正有了门路。

当时那种行为,多多少少有些傻。

或者说,那会的李卫东,还有些飘着,没有真正融入到这个时代。

他真正的改变,要从去了农场上班才开始的。

再到对常庆波的警惕,让他不得不为安全方面多考虑。

而他跟张云尚的合作,终究会是个隐患。

现在则是亡羊补牢。

“三十五。”

听到李卫东真要买,对方才认真了些,把手里的锤子跟刻刀放下。

“大爷,您这是把我当肥羊宰啊,前段时间,我们村有人在这边,用三十斤棒子面,就换了一套石磨。”

“你说的那种是普通石料做的,尺半大,不值钱。

你既然来我家,那就肯定打听了,我做的石磨,那都是用最好的老料加工的。

普通的石磨,用个一年半载,就得重新开纹路。

而我做的,三五年不用动。”

对方说这话,明显带着股傲然。

“开个纹路能费多大的功夫?您给便宜点,要不然我只能去别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