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再陷谜中(第2/2页)

当初谈思培去教堂的时候,为了不引人注意,并没有让司机送,而是自己做了伪装,悄悄前往。

所以,他那名司机对此并不知情。

而且,当时的司机也是单位给配的,只是每天按时接送谈思培上下班,甚至谈思培经常会自己骑自行车,并不让司机送。

在这个年头,像他这样的干部很正常。

随后,谈思培的保姆那边,也没有什么线索。

似乎李卫东剩下的只有等待。

而这个时候,孟冬青悄悄让人送来了当初从谈思培家中带走的,有他笔迹的笔记,以及书籍。

李卫东几乎彻夜未眠,将所有的东西都检查了一遍,同样没有任何发现。

对此,他并不意外,也就没有所谓的失望。

直至,有人送来一份旧报纸。

这是他昨天就安排下去的事情,也是刘简提供的另外一个线索,即谈思培出事前几天,跟刘简提起的有关改编话剧的那篇文学。

这是一篇纪实文章,讲述的39年那会,一位指导员带领十八名伤员在沙家坝养伤的故事,当时为了找到这批伤员,敌人进行了大搜捕,而这批伤员躲在芦苇荡中。

一位叫阿庆嫂的妇女,机智巧妙的跟敌人周旋,帮助伤员转移,成功躲过了这次大搜捕,最终这批伤员养好伤后,再度投身大业,最终拉起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实话,这篇文章写的很真实生动,即便李卫东也忍不住沉浸在故事中,不得不佩服那个叫阿庆嫂的农村妇女。

只不过,李卫东有些不解的是,谈思培为什么会提起这篇文章改编话剧?

毕竟按照刘简的话说,谈思培平时并没有看话剧的习惯。

是突然心血来潮,感觉自己时间不多,所以想看看,只是无心之言。

还是说,他预感到了些什么,但又不好明着说,所以用这种隐秘的方式,给刘简传递线索,同时也是在保护刘简?

对此,李卫东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有点摸不准谈思培的想法。

因为这两种可能都有。

那么,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秘密隐藏在这篇文章里?

还是直指什么人?

李卫东重新拿起报纸,再度逐字逐句的把文章看了一遍。

抛开其背后的意义不谈,这篇文章就是写了阿庆嫂跟敌人斗智斗勇,帮助那批伤员进行转移的故事。

隐瞒?

转移?

李卫东虽然比上辈子聪明了很多倍,但也不可能凭空去猜测一个死了三年的人的想法。

尤其是这件案子透着蹊跷跟复杂。

哪怕他已经弄清楚了谈思培的自杀真相,可有一点仍旧没有弄明白,幕后之人的目的。

对方为什么要置谈思培于死地?

而且还是费心费力,特意让谈思培自杀,图什么?

是因为谈思培发现了什么?

还是说,特意报仇?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对方应该很了解谈思培,因为对方知道谈思培常年吃止痛药,知道他已经无法戒掉,所以才会用催眠的方式,来让他自杀,弄的堪称天衣无缝。

要知道,即便谈思培的司机,以及保姆这么亲密的关系都不知道谈思培常年吃药,或者说不知道他早就无法戒掉这件事情。

只有谈思培的秘书,也就是刘简知道这点。

而且刘简深得谈思培的信任,同样没有透露给外人知晓。

也包括徐友成医生,也严格为谈思培保守着秘密。

除了他们之外,就只有郭兆林知道了。

但是,郭兆林早早就被关押,也同样没有透露过这点。

更何况,他很早以前就被关起来了,对外界的事情毫不知情。

最终,李卫东吐出一口浊气,起身走出办公室。

两个训练场上不断传来训练的呐喊声,以及枪声,让这座训练基地充满了活力。

中午,李卫东拿到了一份名单,还是孟冬青让人送来的,里面记录着三年前从一级到四级调查专员所有的名字。

也仅仅是名字,具体身份资料不可见。

至于照片这种东西,同样没有。

即便孟冬青想要破案,并且偷偷的进行,也不敢泄露所有调查专员的详细身份信息,能给出名字,已经是最大限度了。

不过对于李卫东来说,却足够了。

他需要的也仅仅只是名字,看看能不能勾起徐友成的回忆,以确定当年那位二级调查专员,到底是不是真的。

但是,当李卫东把所有的名字念给徐友成听后,对方却没有半点反应,或者说,这些名字都没有让他有熟悉的感觉,对他而言,全部都很陌生。

先前,李卫东特意交代,三年前的二级调查员,也包括后来离开去别的部门的,亦或者是高升的。

所以,里面并不存在疏漏。

也就是说,当初打着调查的幌子,去找徐友成的那位所谓二级调查专员,是假的!

这个结果对于李卫东而言,明显是个坏消息,这等于又斩断了一条线索。

让案情再度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是幕后之人故布疑云,还是别的?

哪怕李卫东也不得不承认,这件案子是他接手以来,最难的一桩。

幕后之人的狡猾程度,远远超过了影子,甚至超过了棋手。

但越是如此,越说明对方所图甚大,绝不仅仅只是为了一个谈思培。

从医院离开,李卫东把保护徐友成的人撤掉,因为他很清楚,这边不会再有什么线索了,甚至他还拿着画师通过肯尼·伯克叙述画出来的有关姜望的画像给对方看,对方还是没有任何印象。

吉普车上,李卫东看着画像,大脑快速的转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