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东哥,有人打听您(第2/2页)

还有,找我什么事情?”

李卫东先是挑拨了一下父女关系,然后许诺了这个小丫头,最后才问出主题。

张秀珍就在门口守着,李雪茹要是没有正经事,她才不会让李雪茹来打扰他呢。

所以这小丫头属于假公济私。

甭管有什么正经事,先把自己的事情说了。

“是刘光天找你。”

李雪茹瘪了瘪嘴,不过眸子里还是闪过几分喜意,很显然,李卫东刚刚的许诺已经让她满足。

“刘光天?”

李卫东点点头,便起身下床。

自从上次刘光天来悄悄告密,说自家大哥给了秦京茹一包药,密谋‘陷害’他,就再也没往他面前凑。

这家伙自从二大爷病倒,去厂里接了班,倒像是一下子长大了。

性格也好,人生轨迹也罢,都跟上辈子有了很大的区别,走向了另一条路。

所以,在李卫东看来,如今刘光天要不是有什么关于他的事情,肯定不会上门。

“对,他说在门口等你。”

李雪茹点点头。

李卫东穿上褂子,跟张秀珍打了声招呼,便走出院子。

门口外面,刘光天正低着头,脚尖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蹭着,似乎察觉到有人出来,立即抬起头。

“东哥。”

刘光天看着李卫东过来,立即上前两步,恭敬的叫道。

“边走边说。”

李卫东也没问什么事情,就顺着巷子往外走。

刘光天在门口等他,显然是有什么话不好在四合院说,或者说不想让四合院里的人看到。

所以李卫东直接满足他。

刘光天见状,眼中闪过一抹感动。

他很清楚自家跟李卫东的‘仇恨’,虽说家里那位完全自作自受,但李卫东并未对他家赶尽杀绝,这点从他家依旧能够安安稳稳住在四合院里就知道了。

以李卫东如今的地位,如果真想报复,都不用自己动手,只需要暗示一下,就会有数不清的人收拾他家,他轧钢厂的工作肯定保不住,甚至全家也会被从四合院里赶出去。

而且,自家父亲能有如今的下场,完全是自作自受,倒不是他不孝,故意把自己父亲往坏处想,可当初李家跟自家无冤无仇,甚至李书群还曾帮过自家。

但当李书群被抓,李家落难后,他父亲却第一个跳出来召开全院大会,要把李家赶出去四合院。

这算什么行为?

恩将仇报就不说了,关键是把人往死里逼啊。

所以在事后,不管李家怎么报复他家,他都觉得正常。

但人家偏偏没有这么做。

至少在他眼中是这样的。

至于他那位大哥丢了工作的事情,他自然也知道真相,但他从小跟大哥关系就不好,对方得意时,没给过他半点好处,自然,倒霉的时候跟他有什么关系?

甚至现在两兄弟已经水火不容。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在知道大哥要干坏事的时候,第一时间去通知李卫东的原因。

在他的人生观念,思维中,自己是没有错的。

“东哥,最近厂里有人在打听您的事情。”

刘光天跟在李卫东身边,落后半个身位,趁着周围没人,小声的说着。

“打听我的事情?是谁?跟你打听什么了?”

李卫东顿了一下,直接问道。

因为轧钢厂的缘故,李卫东突然又想到上次傻柱跟他说过的事情。

那次傻柱告诉他,在小食堂做饭的时候,他不经意听到李副厂长似乎跟人说什么农场之类的。

因为当时李副厂长遮遮掩掩,所以傻柱也只是听到农场几个字眼,加上见到他后立即就不说了,这里面分明有问题。

毕竟正常谈论事情,就算说农场之类的,也没必要避着他。

所以当时傻柱就上了心。

倒不是他想窥探李副厂长的秘密,而是他对农场那两个字有点敏感,因为李卫东就在农场上班,属于一种本能的联想。

然后就告诉了李卫东。

当时李卫东也没往心里拾,就算那位李副厂长说农场,也不一定是指向他。

没想到,今天刘光天偷摸摸的找他,竟然又说起轧钢厂有人在打探他的事情,这是想干嘛?

而且,找刘光天,也是有讲究的。

毕竟只要用点心,都能知道在这座四合院里,傻柱跟李卫东关系最好,而刘光天一家则跟李卫东有深仇大恨。

找傻柱打听李卫东的事情,只会打草惊蛇。

而找刘光天打探消息,就没有什么后患了。

毕竟在正常人眼中,刘光天应该巴不得李卫东倒大霉,又怎么可能去告状?

“是四车间一个叫王大友的工人,这家伙平时在外面混,路子有点野,他找我打听您跟秦淮茹的关系。”

刘光天说到最后,明显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因为很多事情都摆在那里,秦淮茹凭什么从一个车床学徒工摇身一变,成了车间里最吃香的质检员?

就凭她那已经死了的丈夫贾旭东?

还是凭她长得有几分姿色,屁鼓大?

要真这样,她也不会当了那么多年学徒工。

所以就算在刘光天眼中,秦淮茹能够成为质检员,也是因为抱上了李卫东的大腿。

当然,刘光天也不傻,就算心里知道,也肯定不会往外说。

一副我都懂的模样。

李卫东能够感知到刘光天的情绪,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倒是没多解释。

秦淮茹之所以成为质检员,那是李副厂长的提拔,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可从来没有因为秦淮茹的事情找过李副厂长,反而当初对他有所求,是他自作主张的表示。

李卫东懒得去解释罢了。

毕竟这种事情,你越是解释,越是心虚的表现。

不过刘光天这会透露的消息,还是让李卫东琢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