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林老师的高度

林为民吃完饭本来是陪着万先生聊几句就要走的,结果好巧不巧老先生又问起了最近在写什么。

林为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最近在写一本先锋文学题材类的小说。”

万先生愣了一下,随即问道:“那你那本爱情小说呢?”

林为民狡辩说道:“没有灵感,暂时先放一放。”

以万先生对林为民的了解,怎么可能看不出他的表情变化所暗藏的心思,他告诫道:“要是没有灵感放一放也没什么,可不能为了别的事耽误了创作。”

林为民点头称是。

万先生道:“你费了那么长的时间推出了一批作者,又弄了这个所谓的‘先锋文学’,就是为了提高你们《当代》的影响力吧?”

万先生的话算是说到了林为民的得意处,“老师,现在我们《当代》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力绝对要比《收获》大。”

万先生再次告诫道:“一个刊物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是日积月累建立起来的,但想要毁灭可能只需要一期刊物。不要一味的追求影响力和权威性,而是要带给读者们好的作品和影响,这样长久而持续的做下去,自然而然什么都有了。”

做事有正奇之分,林为民之前所做的努力属于奇,能得一时的煊赫,但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总是用奇招来打天下,哪有那么多的奇招给你用,用的多了很多时候就变成了投机取巧。

而万先生所说的便是正,奇用完了,就得走堂堂正正的正路,才能拿住你用奇招所得来的成绩。

林为民理解了万先生的话,脸上的得意敛去,表情认真,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都记住了,以后会改正的。”

“嗯。”万先生点了点头。

林为民告辞后离开了木樨地。

翌日,国文社后楼。

林为民出门去水房倒茶叶,回来就看到编辑部办公室里做了一个眼熟的面孔。

“林老师!”马嘟嘟起身问好。

“马嘟嘟?”

马嘟嘟笑起来小眼睛眯的都快没了,“林老师,您记性可真好!”

“呵呵,这是特意来找我的?”林为民问着话,拿起桌上的暖水瓶给马嘟嘟沏了杯茶。

马嘟嘟欠着身子接过茶杯,两人落座后他才说道:“是,特地来找您的,想跟您约个稿。”

林为民刚拿起来的茶杯停了一下,“约稿?那可不太容易,我手里没写完的稿子有点多。”

马嘟嘟似乎早有预料,说道:“林老师,我这次来不是跟您约小说稿。”

林为民意外的看向他,“那是……”

“我现在在《青年文学》编剧部工作,这个您知道。我们刊物吧,面向的主要读者都是年轻人。最近读者来信里面,很多都想了解了解‘先锋文学’,还有这类风格的文学作品还有哪些。

这个概念是您最开始提出来的,恰好我还跟您认识,就想来跟您约个稿,给广大对‘先锋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科普科普。”

林为民听完马嘟嘟的话沉吟起来,关于先锋文学的科普他当然希望做的越多越好,但经过昨天万先生的提醒,他也意识到有时候光有宣传也不行。

“先锋文学”的名头现在越来越大,可像样的作品却还没多少,要想真正的让广大读者接受这个类型的文学作品,还是应该多出作品才行。

林为民之前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万先生的提醒让他心中更紧迫了一些。

他思想片刻,觉得马嘟嘟的到来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莫不如就把那篇正在写的带有浓重“先锋”味道的小说发表到《青年文学》去。

《青年文学》的级别肯定不如《人民文学》,但总用自家的宣传阵地,不免给人一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感觉。

再说《青年文学》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旗下的杂志,读者很大程度上都是青年人,和先锋文学的受众高度重合。

想到这里,林为民让马嘟嘟等他一会儿,他收拾好了公文包。

“走,晚上请你吃顿饭,我们好好说说约稿的事。”

马嘟嘟从林为民收拾公文包时就有所意识,但等他说出这句话时还是感觉受宠若惊。

“林老师,您……”

“别您您的了,有什么话吃饭的时候再聊。”

林为民领着马嘟嘟跑到了东来顺。

“趁着天气还没热,吃点涮羊肉最舒坦。”林为民笑着说道。

马嘟嘟眯着小眼睛恭维道:“还是林老师您懂生活。”

“别总这么客气,随意点。”林为民的表情放松,主动说起了稿子的事,“我手里正在写一篇小说……”

马嘟嘟眼前一亮,林老师在这个时候主动提起自己写的小说,难道……

“有点先锋文学的味道,你们《青年文学》你们愿意登吗?”

马嘟嘟大喜道:“当然愿意了!林老师您的作品,全国多少刊物抢着要呢!”

林为民笑着说道:“别这么快拍胸脯,回去问问你们主编也不迟。”

林为民的态度让马嘟嘟有些迷糊,林老师这到底是愿不愿意给稿子呢?

林为民见他的表情,只要提点道:“《当代》第一期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你见几个大的刊物发表过带有先锋文学风格的作品?”

马嘟嘟顺着林为民的话想起来,心中悚然,“林老师,这……”

“观望嘛,风气不是向来如此吗?”

林为民一句话就点醒了马嘟嘟。

《当代》今年的第一期从一月份上市开始一直广受读者好评,以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为首的先锋文学更是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无数读者都在讨论这篇文章和它背后的先锋文学。

可这次先锋文学的兴起确实有几分诡异,《当代》卖的好,林老师还在《文艺报》上发了文章,私下里也去了燕京的大学里宣传。

各地的刊物不是没有发表带着先锋文学作品的,但大的刊物好像还真没发现有。

马嘟嘟回想几年前“伤痕文学”刚兴起来的时候,好像也是跟现在差不多的状况。

大家都等着别人跑这个第一枪,跃跃欲试、蓄势待发,然后终于有某个勇士站出来,这股潮流才蔚然成风。

马嘟嘟又有点不解,问道:“可您《文艺报》上都发了您的文章……”

“发了文章又怎么样?人家刊物为了稳妥起见,等一等不过分吧?”

林为民的脸上带着笑容,他现在基本摸透了很多刊物的心理。

宁可错过,不犯过错。

先锋文学这种新鲜事物,等一等又不会没,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看看到底有多少读者是愿意接受这种风格的,又或者有没有来自别的方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