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毁誉参半(第2/2页)

可实际上,林为民在小说当中完全没有倾向性的批判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群体,在这场狩猎高老师的行动当中,所有人都各有分工,他们只有两个身份,要么是凶手,要么是帮凶。

那些企图站在自身角度批评林为民和这部小说的人,无非是被这部小说的内容刺痛了,产生了应激反应。

心虚的人,总会习惯性的自己对号入座。

随着时间的流逝,《狩猎》发表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反馈也不仅仅局限在读者来信当中,报纸、文学评论杂志上的开始不断出现。

跟《燃烧》发表后文化界的一片骂声相比,这次文化界不少人对林为民却是夸上了天。

反之,上回把林为民好一顿夸的官方媒体和普罗大众,对林为民和《狩猎》的批评却不绝于耳。

原因也很简单,《燃烧》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left,而这次的《狩猎》又带有明显的right倾向。

所以,《狩猎》发表后的舆论情况几乎是上次《燃烧》发表后的大翻转。

对于林为民这种反复横跳的作死举动,很多人不能理解,又或者干脆骂他就是个骑墙的两面派,哪边风向大就往哪边倒。

可实际上,林为民写书从来不看什么风向,也不会把人的思想简单的划分为left和right。

外界的舆论还在不断的扩散,林为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周末,石铁生夫妻俩来恭俭胡同看望陆遥,林为民也来了,大家自然免不了聊到《狩猎》。

现在外面对于这部小说的讨论越来越多,褒扬和批评的声音都有,最为有趣的是舆论的风向刚好跟上次《燃烧》发表之后来了个对调,所以大家很好奇林为民现在的心态。

“有些人越是跳脚,就证明他们越是心虚。小说不是匕首,也不是枪炮,能把这些人炸出来,只能说明他们平时肯定没少干亏心事。”林为民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说道。

陆遥笑道:“为民这话说的不错。我看完这部小说,最大的感受是后怕和不寒而栗,包括替高老师和张蔷委屈的情绪。如果有人在看完这部小说后的第一反应是认为他挨骂了,那只能证明这个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林为民闻言点了点头,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每个人阅读都会有代入视角,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正常的读者一般代入的都会是主角,放在《狩猎》当中,这个视角自然是高老师的,读者们会替高老师憋屈、愤怒、咆哮。

在这样的情绪下,有一定阅读经验和素养的读者可能会跳出高老师的视角去审视作品,但他们更多的也是一种总体感受,比如陆遥所说的后怕和不寒而栗。

因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每个人在强权面前都可能是弱者。

所以,那些一上来就把自己代入到围观群众视角的人,思想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那种看小说总是高屋建瓴的高人,他们总能从一部普普通通的文学作品当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面对这种人,你即便是写一首咏鹅出来,他也能给你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