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绝不会到外国去批判(第2/2页)

林为民看到最后,基本符合他他了解到的情况,他很好奇李向阳都是从哪弄来的这些消息。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有多次出国访问的作家,他说:我要批判自己的祖国,也绝不会到外国去批判!”

报道的最后,李向阳以林为民对他说的话做了报道的结尾,颇为应景。

看完了整篇报道,林为民忍不住叹了口气,《燕京青年报》的这篇报道,不知道又有刮起多少风波来。

事实跟他料想的差不多,随着报道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短短几天时间内便在燕京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并且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向外扩散,各地不少报纸纷纷转载报道。

以往遇到这种新闻,很多政治M感性高的报纸通常会避开,但这一次有点不一样,率先报道的便是燕京的媒体,并且持续了几天也没有主管部门出来辟谣和弹压事态,很多地方媒体也放开了胆子。

原本这桩发生在国外的公案,受限于这个年代资讯传递的落后,可能绝大多数国人压根不会知道,可因为《燕京都市报》的报道,这件事却成了1988年5月间中国最大的新闻。

无数看过报道的老百姓痛骂这群访法作家数典忘祖,刚刚从法国回来的这帮作家正自我感觉良好的打算写几篇访问法国期间的趣事以做润笔,没想到报纸的报道却把他们的底子给扒了个干干净净。

铺天盖地的报道很快引发了有关部门的关注,眼见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尽管对这群作家们的作为非常不满,可有关部门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出来灭火。

不管怎么说,如果任由情势发展下去,伤害的将是整个文化界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造成社会撕裂。

纷纷扬扬的报道在持续了半个月时间之后,终于在强有力的介入之下从报纸上消失不见。

可这次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却是难以弥和的,也造成了普通民众与作家群体在思想上的割裂。

林为民在燕京听到了一些传言,某位访法的作家专门找到李向阳,以长者之风“好心”劝告道:“你还年轻,要好自为之。”

所有听说这件事的人,无不摇头,简直不可理喻!

在整件事当中装聋作哑的文协这次闹的灰头土脸,上面骂、下面骂,连文协的成员们也在骂。

文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访法作家这样的,自然就有反对他们的,媒体上没了动静,但并不代表事情已经彻底过去。

作家团在法国的所作所为经过驻法各新闻机构的内部渠道,早已登上NC。

就在这时,一个传言突然在国内的文坛当中流传开来。

林为民退出了全国文协。

消息没头没尾,却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引爆了刚刚平静的国内文坛和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