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你有什么秘诀(第2/2页)

见到彼得·佩龙的时候,林为民愣了一下,这正是他之前在西区人书店见过的那两位白人小伙中的其中一位。

两人笑着握手,安妮·丽波维兹不禁感叹缘分的奇妙。

“应该说是纽约太小了才对!”林为民笑道。

他和陶慧敏入座,众人的眼神不自觉的带着几分打量,陶慧敏有些不安的挪动了一下身子。

安妮·丽波维兹这个主人笑道:“不好意思,我跟大家说我邀请了一位才华横溢又年轻帅气的中国作家来参与我们的沙龙,大家对你们夫妻都很好奇。”

“林的名字,我们这两年在米国度报纸上经常见到。”罗杰·斯特劳斯是个生意人,说话很得体,恭维了林为民一句。

彼得·佩龙说道:“我记得《末代皇帝》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时候,我们《名利场》上还刊登过林这个编剧的名字。中国人的姓名,让人印象深刻。”

略显尴尬的气氛在一个共同话题之下变得轻松起来,很明显,今天的沙龙林为民这个来自中国的作家成了主题。

在座的都算是文化界的人,对于近几年频繁因为获奖登上报刊杂志的林为民并不陌生,但见到他这个真人还是第一次。

大家对林为民都不算特别熟悉,但都在圈子里混,互相交流一番,没用几分钟就拼凑出了林为民这几年来在米国的战绩。

文学、戏剧、影视,像林为民这么全面开花的作家,在米国文化界并不多见,尤其是林为民还有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就让大家更加好奇了。

话题围绕着林为民展开,逐渐热络。

苏珊·桑塔格是米国的著名作家,成名于六十年代,跟理查德·耶茨是同一时代的作家,创作领域广泛,小说、文艺评论、戏剧都有所涉猎。

今年她刚刚完成了自己的评论集《艾滋病及其隐喻》,如今这个时候艾滋病刚刚没出现几年,人们谈艾色变,米国人对LGBT人士的态度也太不上宽容,她这本评论集的出现为她在米国文化界赢得了口碑。

可惜,就跟理查德·耶茨的遭遇差不多,苏珊·桑塔格的名气并没有转化为利益,她的作品仍旧销量平平。

前年她位于伦敦的公寓着了一场大火,苏珊·桑塔格连再买一所新公寓的钱都没有,最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她回到了纽约定居。

伦敦那场大火烧光了苏珊·桑塔格的家当,也烧醒了她对于钱的渴望。

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她对于钱并没有太强烈的渴望,但身无立锥之地的窘境她再也不想体验了。

今年出完了《艾滋病及其隐喻》这本评论集,她把精力放到了小说上,打算写一部长篇小说。

在文学范畴的众多文体当中,长篇小说在图书市场上一直是销量最好的类型。

罗杰·斯特劳斯是个书商,别人不清楚,他最清楚不过,林为民在米国图书市场出版了五本小说,销量有高有低,但即便销量最低的那本《追凶》,也碾压了很多米国本土作家的作品销量。

在谈长篇小说和图书销量的时候,苏珊·桑塔格忍不住好奇的问林为民:“林,难道你有什么秘诀吗?你明明是一个外国作家,可作品却比我们米国大多数作家的销量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