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海内存知己(第2/2页)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林为民这个主心骨在,大家就能够安心。

而且,通过林为民刚才的这番话大家也不难发现,林为民心中对于未来的悲观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肯定已经有了一定的应对手段。

“行了,你少吓唬我们点,我看你就是想让我们多干活!”柳荫轻松的说道。

凝重的气氛散去,众人露出会心动笑容。

“好了好了,大家都安心工作,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大家该吃吃,该喝喝,歌照唱,舞照跳!”林为民玩笑着说道。

闲话结束,大家恢复了工作状态。

又一日,林为民接到了罗杰·斯特劳斯从米国打来的电话,他已经联系上了理查德·耶茨。

“林,你都不知道我为了找到他费了多少事!”

罗杰·斯特劳斯的话当然有表功的成分,但他为了联系上理查德·耶茨确实也不容易。

老头写作了一辈子,如今年过花甲却连一处房产都没有。前些年还在大学教书,边工作、边写作,但后来因为酗酒、肺病、经济上的拮据等多种原因,他几次精神崩溃,被送到医院。

如今猫在波士顿的一处破败的小房子里,他还是没有戒掉酒瘾,但白天不喝酒,因为他白天要写作,每到晚上他总会烂醉如泥。

也许只有这样,他才会短暂的脱离生活带给他的痛苦。

罗杰·斯特劳斯一开始跟理查德·耶茨聊有人想把他的书引进到中国时,他兴致缺缺。

多年的孤单和凄惨生活让他的性格有些孤僻,直到罗杰·斯特劳斯递上了林为民写给他的那封信。

罗杰·斯特劳斯当天去理查德·耶茨家里之前,还特地找到了林为民在米国期间接受采访的报纸,报道内容中,林为民几次提到理查德·耶茨是长期被米国读者忽略的伟大作家,受到了长时间的不公平待遇。

“林,他哭了,你知道吗?哭的像孩子一样伤心!他同意出版,连稿酬都没有谈,他还给你写了封信,让我务必转交给你。”

电话中,罗杰·斯特劳斯的情绪也有些激动。

他是书商不假,但当然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文学,他也不会从事这个行业。

他完全理解理查德·耶茨在读到林为民的信后的那种欣慰和感动。

作为米国文学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文学家,理查德·耶茨长期被米国读者所忽视,即便在主流文学圈中有不少人欣赏他,但也有更多的人觉得他写出来的东西陈旧、落后,不符合时代潮流。

就是这种长期被忽视的环境中,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名声正旺的外国作家,说欣赏他的作品,并不辞辛苦的要把他的作品引进到大洋彼岸。

如果理查德·耶茨懂中国话,他一定会用“知己”这两个字来形容林为民。

“稿费肯定要给的,尽管在我们国内出版的稿费并不多,但这是耶茨先生应得的。斯特劳斯先生,这次真是太感谢你了,过几天我们出版社会派人去找耶茨先生详谈出版的事。”

跟罗杰·斯特劳斯沟通完,林为民立刻去找了程早春,商议过后,程早春打算委托兄弟单位在米国的同事去跟理查德·耶茨谈出版的事。

林为民提到理查德·耶茨现在的处境,程早春说道:“我们国内的稿费标准肯定没办法跟米国比,但我可以给一个我们权限内的最高标准。”

程早春之所以这么痛快,也是认可理查德·耶茨被埋没的实力。

跟程早春谈完,林为民也算是完成了一桩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