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中国当代讽刺小说之巅峰(第2/2页)

他愣在那里好一会儿,脑海中的画面不断闪过这几年和林为民的交往,全都是林为民无私的帮助。

他不禁苦笑着说道:“林老师帮我确实帮的太多了,不知不觉之间就养成了这种依赖。”

佟钟贵听着他的话,心里也有些感触。

确实就如章艺谋所说,林老师对他的帮助太大了,支持他拍电影、找投资、挑剧本、选编剧,电影制作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工作,林老师全都帮过忙。

换做是谁,应该都无法拒绝这种帮助吧?

佟钟贵心里这样想着,觉得自己的话有点多余,“算了,是我多嘴。”

章艺谋笑了起来,说道:“这样的依赖有什么不好?别人想依赖还依赖不着呢!”

佟钟贵点了点头,这一点说得倒是很对。

翌日,林为民上班第一件事签署《升官记》的出版合同。

《升官记》自从五月在《当代》发表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时间,彼时第三届雁冰文学奖的余波未平。

有《盗官记》珠玉在前,再加上刚刚过去的评奖活动,林为民在那个时间点发布这部小说的目的也不言而喻,所以小说一经发表便在国内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提林为民在小说中所嘲讽的各种社会现象和对象,单从作品本身来说,《升官记》的完成质量是非常高的。

后世人一提到中国的讽刺小说,最先想到的永远是清末民初的那几部经典作品,《老残游记》《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到了近代,也有鲁迅先生、老舍先生、赵树理先生等名家的作品。

但到了改革开放这些年,讽刺小说似乎就落寞了下来。

倒不是没有作家写这一类的小说了,相反还是有一部分作家在坚持这一类题材小说的创作,但近些年来的作品都存在一个问题。

辞气浮露,笔无藏锋。

这个评价也是众多评论家在评论清晚期讽刺、谴责小说常用的用语,说得简单点就是写的太直白、太夸张了,不够含蓄,缺少文人的那种婉转和洞明。

这也是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在创作时,最难规避的问题。

你要揭露、要讽刺、要谴责,就难免流于直白、失于夸张。

林为民在《升官记》中揭露和讽刺了这个社会上的很多怪现象,在写到人物之间的算计和斗争之时是极尽赤裸的。

但在处理这些情节时又非常理智和客观,并不参杂个人情感,这就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小说中的情节失真,让小说的氛围更加的真实、平和。

哪怕故事中人物斗得再激烈,也并不影响读者的阅读,更不会让读者产生小说夸张失实的感觉来。

国内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在七月时曾在《文艺报》上撰文,称赞《升官记》是“中国当代讽刺小说之巅峰”。

如此盛赞,把很多人对于《升官记》这部小说的关注焦点从“文坛恩怨”转移到了小说本身上,也让不少人真正认识到了《升官记》这部小说的真正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