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两岸的反响(第2/2页)

同时,他们又对身边那些买到《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第一卷的人充满了羡慕嫉妒,有一种爱而不得的矛盾感。

一个多月的时间,《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第一卷在读者群体当中的热潮已经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在文学界和学术界所引发的反响也开始显现。

主持编写《中国文学史》、《唐诗选》的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先生发文高度赞扬了《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出版,称这套丛书是“我国出版事业的‘三峡工程’。”

如今这个时候,三峡工程还没开建,但早已论证多年,为民众所熟知。

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诗人,同时也曾担任过国文社副总编辑的冯至先生也通过媒体发声,称赞了《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第一卷的编译水平。

除了这二位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大家,远在湾岛的林春晖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

几个月前,林春晖带着米刀来到国文社购买了《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版权,湾岛版《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第一卷的出版只比国文社晚了半个月。

此类文库性质丛书的出版,在中国、乃至整个华语文化圈都尚属首次,不仅需要极其强大的专业背景和深厚的人才积累,更需要出版社强大的决心和执行力,湾岛那些出版社搞这种规模的丛书想都不敢想。

所以丛书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岛内文学爱好者的强烈追捧。

岛内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叶石涛看过《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第一卷内容后盛赞国文社“开启了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功在千秋”。

来自两岸众多名家的肯定,让国文社所有参与《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编审的编辑们深感骄傲的同时,也感到了身上的责任重大。

毕竟,无论从规模、编审水准还是从书目上看,《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丛书都远超前人,在国内出版业尚没有可借鉴的先例。

如今第一卷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赞誉,但国文社的编辑们所面对的压力反而更大了。

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完美的开篇,如果不能够将这个工程完成的尽善尽美,对于所有人来说可能都是一种一辈子的遗憾。

毕竟,能参与这种丛书的编审,可能一辈子也就这一次机会了。

大家如何能不珍惜?如何能不深感压力?

但不管怎么说,《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第一卷的成功对于国文社来说还是一个正向的激励。

从年初林为民刚刚提出这个想法时的不可思议,到集思广益的论证,再到呕心沥血、披星戴月的编审,国文社编辑们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也让大家对后续的工作充满了动力。

就像林为民曾经说的那样。

国文社建社四十年,享受了中国文学界独一无二的先天条件。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推出《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这样世界性的文库,是国文社义不容辞的责任。

它将会成为中国出版界的‘万里长城’,让所有参与到这套丛书编审工作的编辑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