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真正的灵魂人物(第2/2页)

改编权到手,徐枫又斥巨资投资影片,400万米刀在九十年代初,对于两岸三地的电影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投资,这充分体现了徐枫对程凯歌的欣赏与信任。

在拍摄《霸王别姬》时,徐枫觉得与程凯歌的合作还算默契,他这人有些自己的艺术追求,但至少是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的。

但在《霸王别姬》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后,徐枫就发现程凯歌仿佛变了一个人。

拍摄《风月》期间,程凯歌几乎听不进去她的任何意见和建议,哪怕徐枫再苦口婆心的劝他,但他还是坚持己见。

《霸王别姬》的成功当然给程凯歌带来了底气,但这种并不代表他可以完全的忽略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徐枫还是这部电影的投资人、制片人。

最近这几天,程凯歌看到徐枫,眼神飘忽不定,透着几分心虚。

这天下午,徐枫硬拉着他去看了一场电影,同样是参赛影片,并且还是根据林为民的作品改编的《美丽人生》。

从影院出来之后,程凯歌的情绪异常低落。

徐枫看着他的表现,心中突然生出几分畅快。

“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徐枫哪壶不开提哪壶。

程凯歌生的气宇轩昂,在人前从来都是抬头挺胸,可今天,他的腰似乎有些直不起来。

他没有立刻回答徐枫的话,沉吟了好一会儿,嘴唇几次张翕,最后只无力的吐出两个字:“很好!”

“你觉得比《霸王别姬》怎么样?”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程凯歌,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但还是保持了克制。

“我不知道。”他沉闷的说道。

徐枫说道:“我问你这个话不是要嘲笑你。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你继续跟林先生合作的话,这部戏现在就是你的作品了。”

程凯歌嘴唇嗫嚅,迟疑了片刻,摇了摇头说道:“即便我能拿到这部作品的改编权,也不见得会拍成这样。”

徐枫见他仍有些嘴硬,狠着心说道:“拍林先生的作品,对于任何导演来说,都应该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

听见这话,程凯歌的脸色僵硬了起来。

徐枫这话,就差没指着他的鼻子说“《霸王别姬》的成功跟你这个导演没多大关系”了。

自尊、自负如程凯歌,如何能够忍受这种侮辱?

他眼神冷峻的看了徐枫一眼,不发一言的走开了。

徐枫望着他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

与程凯歌分开,徐枫并没有离开影院门口,她在这里等了约莫半个小时,便见着一个由记者们簇拥的人群从影院门口走出来。

记者们围着中间的几个人,里面的人走到哪里,他们的话筒就跟到哪里,而且问题层出不穷,看样子被围着的必然是大明星或者是重量级的影人。

徐枫望着影院门口的这一幕,眼神中不禁露出几分艳羡之色。

被记者们包围着的不是别人,正是《美丽人生》的编剧、导演以及男主角,罗伯托·贝尼尼。

与他站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妻子,也是这部电影女主角的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旁边还有个人徐枫也认识,正是《霸王别姬》的投资人、制片人之一迈克尔·菲利普斯,他同时也是《美丽人生》的投资人和制片人。

《美丽人生》是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最大的一匹黑马,自影片放映以来,就受到了媒体、影评人和观众们的热烈赞美和疯狂追捧。

与《风月》的恶评如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种场面,对于浸淫电影节的资深人士们来说并不陌生。

他们从外界对于《美丽人生》的强烈反馈上,看到了一部经典之作的诞生。

很多来参加电影节的影人在私下里都在讨论,今年的金棕榈大奖,恐怕非《美丽人生》莫属。

这部电影完美的还原了小说当中的黑色幽默,以喜剧的手法呈现了一出悲剧故事,又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二战题材的影片,以一种超越常规的新鲜的角度,反应了二战这段历史。

创意十足、妙想天开的将一种几乎已经拍烂的题材重新点石成金,众多观影的影评人甚至盛赞罗伯托·贝尼尼在电影中的表现不逊于卓别林。

这无疑是极其崇高的褒奖,但罗伯托·贝尼尼的表现也配得上这样的评价。

自编、自导、自演,没有人可以否定他在这部影片中灵魂人物的作用。

若要说有哪一个人的贡献能够与他相提并论,大概也只有创作出这部影片原著的林为民了。

《美丽人生》是林为民的作品,徐枫当初也知道林为民将这部小说的改编交给了罗伯托·贝尼尼这位意大利演员,还拉来了迈克尔·菲利普斯给电影投资。

她相信,如果当时她主动联系林为民和迈克尔·菲利普斯的话,凭借着在《霸王别姬》投资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默契,她要拿到一部分投资份额应该并不费事。

但凡事没有如果,当时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程凯歌和《风月》身上,根本无暇他顾。

事实证明了,她赌错了。

《霸王别姬》真正的灵魂人物不是程凯歌,而是林为民。

这个规律放到《美丽人生》身上,依然适用。

唉!

徐枫内心哀叹一声。

心中的思绪只在一瞬间,眼见罗伯托·贝尼尼等人的队伍朝自己的方向移动过来,徐枫朝迈克尔·菲利普斯招了招手。

“迈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