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东海文学巨奖(第2/2页)

林为民不是不能接受“水里有鱼”,但前提是做好工作,且爱财有度。

《英雄》是文华影视明年的重头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影响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这个时候士气可鼓不可泄。

于东走后,又过了两天,林为民突然接到了石铁生的电话,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

石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了之江《东海》文学月刊主办的“东海三十万元文学巨奖”的金奖,奖金五万元。

电话中,石铁生的语气有些激动。

他之所以这么高兴,得奖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五万元的奖金。

石铁生从事写作多年,但产量并不算高,很多作品发表后反响不错,但结集出版后的销量却都一般,五万元奖金几乎抵得上他两三年的收入,对于生活一向不算富裕的他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林为民听到这个消息也很为石铁生高兴。

去年《大家》杂志社联系到石铁生,提出只要他将《务虚笔记》拿到《大家》上发表,就可以获得《大家》与红河卷烟厂合办的“大家·红河文学奖”的10万元大奖。

可石铁生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也写不了几部长篇小说,最后还是忍着巨额奖金的诱惑将这部小说交给了《当代》发表。

《务虚笔记》在《当代》上发表之后反响热烈,评论界对于这部小说的评价非常高,但在读者群体却有些褒贬不一,这跟石铁生的创作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小说前几个月出版了,销量平平,带给石铁生的收益也并不算丰厚。

现在《老屋小记》竟然又获得了一个价值五万元的金奖,也算是老天对石铁生那股坚持的褒奖。

两人在电话里畅谈了好一会儿,石铁生说他还准备到杭城去领奖。

在后世,《东海》这个文学月刊的名字并不响亮,但它的历史其实很悠久。

《东海》最早是之江省文联的会刊,名叫《之江文艺》,创刊于1951年,1956年易名为《东海》,1964年停刊。后在1975年,复名《浙江文艺》,1978年又复名《东海》至今,是之江省唯一一本省级文学月刊。

改革开放后,这份刊物也焕发出了活力,销量一度破百万份,成为当时之江省内众多作家的发轫之地。

1995年,国内的绝大部分文学期刊都面临着生存难题,《东海》也不例外,杂志社亏损,人心涣散。

这个时候赵锐勇调任《东海》文学杂志社任社长兼主编,他从永康兄弟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世清处化缘来了一笔资金,设立了“东海文学奖”,第一届奖金30万元,对外打出了“东海三十万元文学巨奖”的口号。

这个口号俗是俗了点,但如此巨额的奖金确实为《东海》杂志带来了无数的关注,也让“东海文学奖”甫一诞生,就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国内文坛最为人所瞩目的事件。

“好好好,你去领奖,回来了我给你庆功!”

两人又说了一句,林为民心中高兴,决定早退一会儿去石铁生家给他庆祝一番。

他到了石铁生家,得到这个消息的朋友们也来了不少,大家都为石铁生感到高兴。

程西米热情的张罗了一桌丰盛的晚宴。

这天晚上,大家聚在石铁生家里,畅谈着文学与理想,欢声笑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璀璨的文学时代。

林为民回到家中已是晚上10点多,他带着几分醉意沉沉睡去。

不知何时,一阵刺耳的铃声骤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