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轰动米国(第2/2页)

与此同时,一篇标题名为《人类不应该忘却》文章悄然刊登在了《纽约时报》。

“……一般来说,米国主流社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被德国纳粹迫害的历史非常熟悉,却对二战中泥轰对中国及邻国的侵略历史所知有限。这要归根于米国等西方国家对亚洲二战历史的漠视。

《金陵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是迄今为止唯一使用英语专题讨论金陵大屠杀的书,书中不仅叙述了过去那段不为西方国家所了解的可悲历史,更重要的是深刻地揭示了侵略者丑恶的人性,批评了人类的种族歧视现象,并探讨了幸存者人权的问题,体现了纯如维护人权及正义的热忱。

这本书将对米国等西方国家了解二战亚洲战场中泥轰侵华历史有极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亚洲人民没有忘却那段历史,人类也不应该忘却那段历史,它是人类文明的一块伤疤。愿世界再无战争,愿世界和平!”

《纽约时报》的版面素来以风格严肃、保守著称,版面上一片灰色,因此也被米国读者称为“灰贵妇”。

《人类不应该忘却》刊登在《纽约时报》的A版上,这里通常刊登的都是每日要闻,以政治和社会大事件为主,《人类不应该忘却》是一篇书评,放在这里不太符合《纽约时报》的一贯风格。

但很多读者在看到了文章的作者名时就变得理解了——“Lin WeiMin”。

在米国,有很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单词,比如Kongfu、Confucianism、General Tso’s Chicken。

但在近几年里,一个完全由汉语拼音组成的单词频繁的出现在米国媒体上,成为无数米国人所熟知的名字。

作为一个外国作家,林为民在米国的知名度不输于绝大多数米国的知名作家,直追那些享誉国际的大文豪。

这些年里,关于林为民的各种新闻报道在米国媒体上有很多,但他在米国媒体上所发表的文章却很少,只有当初为了宣传好友理查德·耶茨的作品时曾写过几篇书评。

对于绝大多数米国读者来说,即便没看过林为民的书,但也一定听说过他的名字。

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大作家要在报上发文,自然要有配得上的待遇,文章放在A版也就不奇怪了。

《纽约时报》是米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看到林为民在上面发表文章,自然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兴趣。

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这位知名的大作家在报纸上撰文呢?《金陵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就这样走进了更多米国读者的视线。

上市第三周开始,《金》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排名再次上窜,位居前列。

不到一个月时间,这本书的销量便突破了10万册,成为了1997年度米国出版界非小说类作品最为畅销的作品之一。

随着《金》的热卖,章纯如在米国的名气也迅速扩大,出版社开始安排章纯如带着书前往米国各地签售演讲。

作为第一部用英文来专门介绍金陵大屠杀的著作,《金》在米国历史学界和文学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本书上市半个多月之后,多份报刊杂志上都出现了对于这本书的讨论文章。

《金》发行上市一个月时间,在米国所引发的反响有逐渐走向轰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