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拆到自己家了(第2/2页)

别看现如今香江电影被好莱坞大片打的溃不成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别的不说,收购汤臣影业光是在电影制作水平上就能带给文华影视不小的提升。

更何况汤臣影业的片库有几十部电影,与香江、湾岛等地和东南亚各国的制片公司、发行公司多有合作,这些都将成为文华影视以后向外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

为了收购汤臣影业,于东去到香江亲自坐镇,这是文华影视今年最重要的事,不容有失。

集团大会刚开完没到一个月,林为民在会上所说的举措陆续落实,国文集团的内部经历了短暂的躁动之后,逐渐安定了下来。

职工们不怕改革,就怕瞎折腾,到最后把家底都折腾光了却不见成效,越改越差。

集团成立之后别的不说,这效率是比以前快了不少,说办的事立马就办了,看起来是个好的开始。

进入二月,距离过年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这天下午林为民忙里偷闲在办公室看了会儿书。

1999年1月的第一期《当代》上刊载了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

这部小说贯穿了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前长达四十年的历史,讲述了主角梁必达、陈墨涵等人从红军时期,一路走过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嗡嗡嗡等各个历史时期,历史纵深感强烈,极具现实意义氛围,整部小说的气质磅礴大气。

小说发表了一个月时间,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好评,在评论界的反响也很优秀,称得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军旅题材作品。

但小说的缺点也很明显,人物脸谱化严重,文字美感不足。

当然了,瑕不掩瑜,每一部作品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作品。

林为民放下了手中的《当代》,给自己泡了杯茶,偷得浮生半日闲。

前面两个月他忙的够呛,最近总算是可以喘口气了。

《历史的天空》的发表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代》1月份的销量也因此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接下来的3月份,林为民的新小说上部也将在《当代》发出,今年上半年《当代》的销量不用愁了。

说起来,新小说的上部他已经写完有段时间了,可下部却迟迟没有动笔,最近实在是忙的不像话,根本没时间静下心来写作。

林为民思想着,现在集团都成立了,他现在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国文社社长这个位置也不能总占着。还有不到半年,老程也要退休了。

社长、总编辑,两个位置对于国文社来说都至关重要,不能同时换人,等老程先退了再说吧。

办公室内的光线逐渐暗下来,外面天色已经黑了,林为民恍然清醒过来。

他抬手看了看表,不知不觉,摸了两个小时的鱼。

下班了,回家。

车子绕着二环走了半圈,停在京华博物馆门前。

旁边的大工地现在依旧能看到灯光,从去年五一动工到现在,博物馆二期和图书馆的主体工程已经封顶了,今年二次结构和外墙立面做完了,但距离完工还有很长的时间。

给排水、暖通空调、强弱电、设备调试、室外景观绿化、道路……明年下半年能完工就算是快的了。

巨大的建筑隐没在黑暗中,只余下庞然大物的影子,林为民心中生出踏实感。

他花了2个多亿造了这么大的家伙,国文集团的总部以后会比这里大上好几倍。

有得等了!

回到家中,晚饭已经准备好了,吃过饭之后,陶慧敏交给他一份文件。

“这什么呀?”

“拆迁通知,咱家东三环那片儿有三套房子要拆了。”

林为民翻看着公告文件,这地方看着眼熟,不正是前段时间他伸手在东三环划拉的那片儿吗?

拆迁拆到自己家了!

“我怎么不记着这片儿还有房子来着?”

“你能记着什么?”陶慧敏没好气的说道。

“记着的多了。团结湖那房子我就记着,咱那时候……”

林为民眉飞色舞。

陶慧敏急的啪的一下打在他的肩上,“当着孩子的面,瞎说什么呢?”

过了这个年林老师都四十了,也就过过嘴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