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再回首(大结局)(第4/13页)

林为民的回答结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时教室外响起铃声,随堂老师说道:“好,感谢林老师今天精彩的授课,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了,台下的老师和学生们却没有散去,反而一拥而上围到了讲台边,众人手中全都是林为民的书,纷纷向他索要签名。

花了十多分钟签完了名,林为民得以走出教室,这时他才发现,外面已经下起了雪。

纷纷扬扬的雪花自高天而下,如同无尽的繁花在朦胧的冬日里绽放。

顾俭之邀请林为民在院里用完午饭再走,他瞧着外面的雪势,说道:“饭就不吃了,雪大了路上不好开车。”

顾俭之没有再劝,林为民又与他说了两句捐建的事,约好回头找个时间再聊,便来到院里。

他的车子就停在大门旁,门卫见他出来,便要给他拉开大门,大门是两扇门,林为民也上前搭了把手。

国立文学院对面正在起一座高楼,现在干到了一半,看来应该冬季停工了。

“这楼是干嘛的?”

“说是要盖个大酒店,叫什么丽景湾。”

林为民望着眼前的高楼,心生恍惚之感。

恍然之间,他听见一个声音在喊。

“林为民!”

转头望去,唯有白茫茫一片。

(正文完结)

番外:我在岛屿读书(1)

海南,分界洲岛。

海风、海浪、海鸥,带着耳机的少女哼着小曲儿,看起来心情愉悦之极。她来到海边的书屋,推门而入,这里还没有人,在她正站在书架前选书的时候,一个精神干练的男人走进了书屋。

“房奇!”

“诶!苏佟老师好!”

房奇转过头来,应了一声。

两人寒暄几句,房奇给苏佟介绍起了书屋的来历。这里本来是分界洲岛上的一座老房子,原本是三个房间,打通之后中间的屋子变成了会客区,两侧摆满了书架,在这间小小的书屋里装了有五千多本书,都是节目的热心读者邮寄而来。

在两人聊着的时候,西川走进了书屋,他也是这一次《我在岛屿读书》的常驻嘉宾之一。

进了书屋,苏佟感兴趣的是书和书桌,坐在面朝大海的书桌前不愿意挪地方,西川却对书屋里的唱片情有独钟,翻来翻去。

“呦,他们都到了!”

于华走到书屋门口,他上身穿着黑色T恤衫,下半身大花裤衩,再配上一双人字拖,丝毫没有录节目的自觉,像是来度假的。

他还没进书屋,房奇便看到了他,打了个招呼,书屋里原本静谧的气氛瞬间便热闹起来。

众人说了一会儿话,为了书屋的名字争论了起来,争论了一会儿,最后把书屋的名字定为“分界书屋”。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书屋里的内容录的差不多了,导演提醒到午餐时间了。

几位嘉宾吃午饭,但摄像机未停,吃饭的地方就在书屋旁边的露天用餐区。

众人边吃边聊,每次基本都是房奇主动挑起话题。

《我在岛屿读书》是江苏卫视出品的纪实类读书节目,节目的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综艺节目,房奇的作用就相当于是主持人。

她之前参加一档音综节目,因为言之有物的点评与节目里那些只会撕逼的评委、嘉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小出圈了一把,才有幸获得了参与《我在岛屿读书》这个节目的资格。

“苏佟老师和于华老师是同事对吧?”

“以前是同事。”苏佟说道。

于华道:“还要特意强调一下。”

他对房奇说道:“我们以前都在国文社嘛,他在国文社下面的《当代》当编辑,我在国文社的副牌社通文社下面的刊物《九州英雄志》当编辑。知道他为什么特意强调以前是同事吗?”

房奇摇摇头,“为什么呀?”

“《九州英雄志》是通俗小说杂志,《当代》是主流文学杂志,他这是强调自己的出身比我好,不过后来他调到了文华影视。”于华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揶揄。

苏佟怕房奇被于华忽悠住,满脸认真的解释道:“别听他瞎说。他以前还是国文社副总编呢,我在国文社的时候就是个普通编辑,主要是我们俩在10年前后先后离开了国文社。”

房奇点了点头,又看向西川,“西川老师以前跟二位老师熟吗?”

西川与于华、苏佟对视了一眼,“我们以前见过,不太熟,不过也有共同的朋友,欧阳江河是我和于华共同的朋友,还有好多……”

“对了对了。”于华抢着说道:“西川跟我们国文社还有合作,你忘了你当年给海子出诗集!”

西川拍着脑袋,“对对对。”

房奇听着两人的对话,脸上露出好奇的探究之色。

西川对她说道:“九十年代初期吧,那会儿我还在单位上班,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具体哪一天我忘了,对面自我介绍是国文社的编辑,说国文社总编想搞个朦胧诗专题,出几本朦胧诗诗集……”

房奇问:“国文社总编?是林为民老师吗?”

“对。”西川停下介绍的话,回答房奇的问题,一旁的于华笑着说道:“一提到‘国文社总编’,外界想到最多的好像就是林老师。”

“林老师对国文社的贡献确实是居功至伟。”苏佟说道。

说起林为民这个名字,房奇充满了好奇,又问道:“我听说苏佟老师是林老师的学生,是吧?”

苏佟听到这话刚想回答,于华就替他说道:“什么学生!就是工作关系,他毕业进了《当代》,林老师带了他一段时间而已,都是业务关系。”

察觉到于华话里的微妙醋意,房奇好笑的问道:“于华老师跟林老师关系很好,你们也认识好多年了吧?我记得以前看您采访还提过。”

于华脸上露出几分自得,“嗐,还行。当年林老师是我的责编,那时候他刚当上《当代》的副主编没多长时间。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说我的稿子写的不错,就是结尾有点灰暗,可能需要改一下,我说只要能发表,你让我从头到尾光明到尾都行。”

房奇发出一阵笑声,“这个我看您采访提过,特别有意思。”

“所以严格来说,林老师是我的伯乐!”于华感慨道。

这会儿苏佟终于忍不住了,说道:“林老师挖掘的千里马多了,带的编辑却只有我一个。”

他和于华二人吵吵闹闹,互不相让,不过房奇最感兴趣的却是林为民。

“这个我也听说过,好像很多八九十年代成名的作家都是林老师挖掘的。”

苏佟听到这话也不和于华争辩了,说道:“于华是一个,谟言、汪硕、海晏、二月河……还有马原也是。还有很多是原本就在地区很有名气的作家,通过《当代》和林老师的推动走向了全国,比如说陆遥、程忠实、贾平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