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出征

“陛下,老臣也请领一路军,从长安出,按霍侯所述奔颍川郡。”

李广也想参与平叛,再次进言。

“朕以去病为主将,其他几路也以他的要求为准。”

刘彻是懂军事的,一军无二将,霍去病是主将,其他几路将领就要听他调遣安排。

李广转而看向霍去病。

李广这位老将军,他爱迷路,不过不去草原和西域那就问题不大,且李广虽然后世传的有些过誉,实则也算本朝大将,前提是别让他带兵远途奔袭。

霍去病脑内念头闪烁。

大汉军方也是有山头派系的。

卫青其实代表的是军方新兴势力,毕竟他自己也才三十多岁。

李广则是老山头,包括宗室一些宿老,也都更认同李广。

从这方面考虑,霍去病也该带上李广一起玩,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阻力。

“就请李将军领左路军,出长安奔颍川,而后继续往东,去淮阳。许你带兵八千,四日内离开长安,粮草辎重不必多携,若有缺失可在地方补充。李将军有问题吗?”霍去病道。

“没有!”李广大声道。

“再传张次公,许其从北军抽调八千众,出长安,与李广将军并行,到颍川郡转而南下。”霍去病又道。

张次公也刚从北关回来不久。

他和刘陵私通,受了些牵连,正等候发落,自然没资格来列席这种场合。

自有传讯的令兵,去给张次公下达军令。

待霍去病又传下连串将令,安排妥当。

刘彻遂道:“各部配合出征,不得有误。好了,你们都去吧。

去病,董夫子留下。”

李蔡等群臣走之前,不约而同的瞅了眼皇帝一左一右坐着的董仲舒和霍去病,两人一文一武,一老一少。

其中那个年轻人,似乎连窗外阴霾的雨幕,也掩盖不了其锋芒。

好一个平淮策……李蔡收回目光,和群臣退去。

书房里重新安静下来。

刘彻看向董仲舒。

这位夫子取出一份竹简,其上是他列出从春秋至今,有资格进入兵府的将帅名单。

刘彻接在手里,看了看,瞅了眼霍去病。

“臣就不看了,等此番从淮南回来再议此事。”霍去病道。

现在拿出来的将帅名单,还要经过上次说好的联名共议,而后才轮到霍去病,卫青两位当代兵家,并皇帝和董夫子等人,一起议定最后人选。

眼下只是初稿,看了也白看,没有决定性作用。

“我有一事求问夫子。”霍去病道。

董仲舒挺了挺腰杆,对霍去病的问题颇为重视,摆出答疑解惑的态度:“霍侯请说。”

“夫子为制作兵府简,想来对历朝历代的将领皆有研究。不知当今外族兵马,比如匈奴各部,夫子可有掌握?”霍去病问。

董仲舒单手抚须:“老夫对周边四夷各部将领,都有过粗略研究,便与霍侯说一说。”

“匈奴大单于下辖将领,大抵有十余人,能征敢战,称得上良将,名将。

其帐下诸部之王,以浑邪王、休屠王,单于长子朗多,折兰王、卢侯王,单桓、酋涂王等人可排在前十之列。

上次霍侯奔袭匈奴,一战名动天下时斩杀的渠蒙,是匈奴右谷蠡王,勉可排入前十。

这几人中又以折兰王,浑邪王,休屠王所部更强。

以折兰王为例,他下辖折兰骑纵横草原,代代传承,早年其祖曾率那一代的折兰骑击溃大月氏,东胡等草原大部。为匈奴统治草原,立下过不可替代的功劳。”

刘彻和霍去病对匈奴也有许多了解,但视角不同,听董仲舒所述,和自己所知对比,亦是一种新的认知。

“折兰骑有纵横草原三万里,横扫草原三千部的豪言壮语,是匈奴四大强军之一。”

董仲舒侃侃而谈:

“其余还有匈奴王帐座下的本部人马,以大单于之子朗多为帅,亦是强军之一,且人数最多,高达十万余众,若全力聚集,可达十五万上下,故而能力压匈奴各部。”

“此外,匈奴还有一支部众,被称为天魂部。

其首领大将为苣都,传闻已达到匈奴三魂一体的无上境界,能催发匈奴人的命魂作战,出入生死之间,当世无人能敌。”

董仲舒笑了笑,匈奴各部的实力强弱,鲜少有人能弄清楚。

如他知道的这么详尽的,更是没几个。

霍去病道:“夫子果然博学。”

刘彻说:“夫子呈上来的兵府简,就等去病出征回来,我们共同议定。”

董夫子明白皇帝是在送客,当即起身执礼,而后去了。

书房里只剩霍去病。

刘彻想了想,决定等他出征回来,再说将宗室的当代明珠刘清赐婚给他的事。

“你想保张次公?”

霍去病就知道要说这个,刘彻并不是个糊涂的皇帝,再宠信他也有个限度。

“臣不是要保他,张次公是能冲锋陷阵的勇将,每逢作战,必身先士卒。

陛下宏愿,想让四夷臣服,立百世不拔之基。有臣,有舅父是远远不够的。良将难求,故请陛下开恩。”

霍去病这话正好挠到刘彻的爽点。

他雄心勃勃,登基掌皇权之初就许下宏愿,强大的匈奴也不过是他眼里的四夷之一。

他想要让四夷皆服,打下广袤山河,开历史之未有,功过三皇。

霍去病拿他的宏愿当前缀,并非自作主张,所以刘彻听了颇觉顺耳。

“好,朕就将张次公拨到你麾下为用,若其再有差错,绝不轻饶。”

霍去病摇头道:“张次公是舅父爱将,我可不要。”

刘彻哑然失笑:“好了,你去吧。”

霍去病从书房出来,仍去卫军大殿处理各类军务。只等其他各路兵马先开拔,再带自己麾下人马出征。

……

长乐宫,平兴殿。

隆虑公主眼神凶狠:“阿姐过来就为了劝我忍一时之气?我儿被他打了,我不信没人治得了他。莫要以为我隆虑侯一脉好欺!”

她身畔是平阳公主,一身缎紫色襦裙,仪态雍容,道:

“我刚知道的消息,淮南生了动荡。今日朝会散了以后,群臣齐聚陛下书房议事,各有所见,彼此争论。

但那霍去病一去,连出平淮策,不仅被陛下采纳,群臣也都附议认同。

平淮策的内容我还不知,但众臣离开后,对此事议论纷纷,想来是好的。

陛下既然对他有倚重,卫子夫又掌持宫廷,你在这个时候与他冲突,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

隆虑公主冷哼道:“卫子夫当初亦是阿姐荐到宫里的,现在可还听你的吗?你就没个法子治一治卫氏,任其如此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