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独占热榜(第2/3页)

你张斐铁齿铜牙,金刚护体,油盐不进,但不代表你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如此。

正聊着,那盐铁判官杜休突然来了。

“你们听说没有,那张三又要打官司。”

“是什么官司?”沈怀孝问道。

杜休道:“说是苏子瞻拜托他状告一家书商盗用他的诗词去卖。”

“这也能告吗?”

唐积纳闷道。

砰!

沈怀孝突然猛地一拍桌子,“真是欺人太甚!”

唐积、杜休皆是一愣。

杜休问道:“沈兄,那书商不会是你吧?”

沈怀孝道:“我何时开过书铺。”

“那你为何生气?”

“我生气是因为那小子明明惹上我们三司,竟还有心情去帮别人打官司,可见他根本就没有将我等放在眼里。”

“……?”

……

张家。

“夫人,你在干什么?”

出得房门的张斐,突然发现高文茵站在后院的围墙前,低着头,似在寻找着什么,于是走了过去。

“夫……夫君早!”

高文茵回过身来,道:“我只是……只是……”

张斐笑问道:“只是什么?”

高文茵道:“我只是觉得这里有些空旷,若是种一些花草会不会好一些?”

看来她的确将我的话听进去了。张斐笑道:“其实这里原本是有些盆栽的,后来我让李四搬到柴房那边去了。”

“为何?”

高文茵不禁问道:“夫君不喜欢花草么?”

“不是!”

张斐摇摇头,“只因我跟李四都不会弄这些,放在这里就成淤泥了,夫人若是会的话,可以再搬回来。”

高文茵直点头道:“我会。”

“那行……!”

“恩公!恩公!”

牛北庆那雷鸣般的嗓门传来。

张斐不禁皱了下眉头。

片刻间,就见牛北庆大步走了过来,忽见高文茵也在,“嫂嫂也在。”

嗓门立刻降八度。

高文茵道:“大牛,这可不是村里,你小点声。”

说话时,眼神稍稍瞟了眼张斐。

“哎!”

牛北庆直点头。

张斐突然问道:“你有事吗?”

“就是因为没事才来找恩公。”牛北庆委屈道。

张斐纳闷道:“没事你找我作甚?”

牛北庆立刻道:“那老七管账房,老五管马车,那俺管啥啊?俺这人最怕闲着了,恩公你找点事给俺做呗。”

没有经历过996的人都是这般单纯吗?张斐笑道:“你这么雄壮威猛,当然是看家护院啊!这是最最最最重要的,因为我两次在自己家被袭击,希望不要有第三次。”

牛北庆听得很是舒爽,拍着胸脯道:“恩公请放心,有俺在,绝不会有三次的。”

“很好!”

张斐点点头,道:“对了!你先帮夫人将柴房那边的花盆搬到这里来,夫人想在这里种一些花花草草。”

“行!”

牛北庆一听是嫂嫂的吩咐,“嫂嫂莫急,俺这就去搬来。”

高文茵哭笑不得道:“不急,不急,你慢慢搬来也没事。”

牛北庆走后,张斐笑道:“这黑厮看着可怕,但其实挺可爱的。”

高文茵笑着点点头道:“大牛就是有些冲动,但心地还是非常好的,不然的话,我……!”

张斐补充道:“不然的话,那史大郎也不会与他结为兄弟?”

高文茵红着脸,轻轻点了下头。

张斐笑道:“夫人勿用介意这些,想说什么,直说便是。”

高文茵讪讪点了下头。

但肯定还是很别扭。

张斐又问道:“对了!夫人,你平时喜欢干些什么?”

高文茵道:“我一般在家做一些刺绣。”

“刺绣?”

张斐又问道:“不知夫人会不会缝制衣服?”

高文茵道:“会啊!夫君要做新衣吗?其实不用去外面做,我能帮夫君做。”

“衣服就算了,那得多累。”张斐又道:“不过我想做几件大短裤,短衣来过夏天。”

高文茵道:“大短裤?短衣?”

“你跟我来。”

他带着高文茵来到前院,然后拿着笔在纸上花了几张草图,“就是这样的,你会么?”

高文茵仔细看得一会儿,点点头,“应该做得出,但不知夫君想用什么料子?”

“这个夫人看着办。”

“那……那我试试。”

“好。”

“张三!”

只见许芷倩径直来到屋内。

“许娘子早!”

“张夫人早!”

许芷倩笑吟吟道。

高文茵脸上微红,道:“你们先聊,我回后院帮大牛弄盆栽。”

许芷倩问道:“夫人还会盆栽吗?”

高文茵讪讪道:“会一点。”

张斐揶揄道:“你认为都与你一样,这女人会的,你统统都不会。”

许芷倩不服气道:“你可莫要小瞧人,那盆栽、刺绣,可都是我玩厌了的,有甚么了不起的。”

“是吗?”

张斐表示怀疑。

许芷倩傲娇道:“你不信就算了。”

高文茵只觉自己站在这里有些尴尬,忙道:“夫君,许娘子,那我就先失陪了。”

“好的。”

等到高文茵离开之后,许芷倩便想起来此的目的,立刻问道:“对了!外面那些消息是你让人传出去的吧?”

张斐点点头,问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许芷倩道:“已经传遍整个京城,如今不管是酒楼,还是勾栏瓦舍,都在谈论此事。”

张斐惊喜道:“传得这么快吗?”

许芷倩点点头道:“我之前不是与你说过么,关于此类事,一直都有人抱怨,但也无可奈何,但也从未有人想过用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再加上此事事关刚刚回京的苏先生,故而引起很大的议论。”

张斐忙问道:“是不是都支持我?”

许芷倩笑道:“支持你的倒是没多少,多半都是支持苏先生的,但也有些不少人认为,苏先生有些小题大做,关键还请了你一个珥笔之人争讼,寻求索赔,这是不对得,目前也是为此争吵不休。”

其实这事也反应出宋代的文人特别之处,因为就儒学而言,著书立言,是追求一种自我修养,而非是经济利益,谈经济利益就俗了,就会被鄙视。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文学如此繁荣,版权法始终出不来,就与这个思想有关。

但宋朝的商品经济又非常繁荣,文人不以谈利为耻,国家枢要会议,十场有九场是在谈财政,是在谈金钱。

导致有不少人认为不管苏轼是要追求名誉,还是利益,都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