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岳飞(第3/3页)

从更深层次来看,华夷之辨的观念促成的是一种凝重执著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顽强地抵抗异族的征服。

“华夷之辩,这里藏着的意思就是,到底什么算是华夏,如果夷狄入主华夏,那么只要他们遵循华夏的礼法制度,便是华夏了吗?”姜星火问道。

朱高煦作为一个带有朴素爱国热忱的军人,自然不愿意这么承认。

否则的话,那他们对抗蒙古人的意义何在,难道是推翻华夏吗?

姜星火又提出了更难的思辨问题。

“或者说,举个唐代归义军的反例,当华夏王朝被入侵时,孤悬在边疆的汉人将领带着一小部分汉人和一大部分当地的蛮夷,抵抗其他异族的入侵,那他算谁的民族英雄?”

“再举个刚才提到过的例子,金国入主中原,蒙古人入侵金国的时候,汉人为了维护心中的正统,去抗击蒙古人,那他算谁的民族英雄?”

大约是嫌两人的脑子还不够乱,姜星火继续问道。

“刚才说的是汉人,如果这人本身是个汉化的异族,连异族语言都不会说,他带着汉人和异族,去抵抗其他异族的入侵,那他算谁的民族英雄?”

三个问题,已经当朱高煦的大脑宕机了。

可偏偏,朱高煦此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大明太祖高皇帝,是认元朝为正朔的。”

“那只是为了说明大明是正朔。”李景隆反驳:“太祖高皇帝还说过,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驰,人纪荡然。”

瞧瞧,有些人死了,哪怕躺在棺材里,但他的影响力却依旧无处不在。

朱高煦的大脑彻底过载。

“姜先生,您直说吧,到底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总不能真的千百年后,岳王爷反而成了什么狗屁阻碍融合的罪人了吧?”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树立一个标准。”

姜星火缓缓说道:“这个标准,叫做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