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风暴(第2/5页)

而且如果稍稍换位思考一下,地方官府不修也有不修的道理,之前便说过,中原腹地刚刚遭受了四年靖难战争的摧残,现在正忙于重建,活人住的地方都修不过来呢,哪有人力物力给死了数千年的比干太师修墓修祠堂?

而且从另一件小事也能看出河南布政使司财政的紧张情况,之前在朱元璋的墓前,朱棣跟周王交谈,事实上已经反映了,就算是周王复国重新在开封修王府这种大事,还是得皇帝亲自过问,河南布政使司才能抠抠搜搜地拨出两万石做额外补贴,两万石什么概念?当初姜星火在常州扮作粮食商人暗访,人家一家米耗子米店的存货都不止两万石!

……所以说眼下的河南布政使司的钱袋子已经是捉襟见肘,丝毫不夸张。

这封奏折,内阁经手的杨士奇、黄淮等人没注意到有什么异常,大皇子朱高炽审阅的时候也没注意到有什么异常,到了永乐帝那里,朱棣自然是扫一眼就过去了。

“屁大点事,别浪费朕的时间,交给河南布政使司找人随便修一修。”朱棣当时大约是这么想的。

至此,黄信安排这位河南籍御史要走的全部流程已经走完了,接下来就是静等结果。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河南布政使司哭穷,修不了。

在非原则性的小事上,大明地方的各布政使司,并非是朝廷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相反,互相踢蹴鞠才是常态……当然了,如果皇帝龙颜一怒了,那肯定还得乖乖干。

但是皇帝没那么容易生气,大部分事情也不是皇帝非要布政使司干,皇帝只是承担了中转的作用,把其他部寺或地方的请求通过圣旨等形式转达给布政使司,事情往往跟皇帝一文铜板的关系都没有。

修比干墓这种事情一看就不是皇帝授意的,河南布政使司的官员们当然能推则推。

但消息传回南京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黄信总攻的时刻到了。

这是一次标准的借题发挥,数十名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的奏疏,如雪花般淹没了内阁,而且这次内阁的举动也颇为值得玩味……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甚至包括金幼孜,这五个江西人一声不吭,直接把奏疏都递了上去,递到了永乐帝那里,然而永乐帝却并没能及时看到。

黄信这次以必死的决心,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攻击性,他的奏疏是这样写的。

“君子为国不为身,故犯颜谏净死且不避。

小人为身不为国,惟谗韬面艘,以苟富贵。

明君乐谏净而国以兴,昏君乐才韬而国以亡。

桀纣杀龙,逢比干,明效具在。

而后世人主,如秦隋之末,皆不监覆辙,国安得不亡哉?

陛下当以是为戒,臣工当以君子之道自勉,庶几共保大明之洪业。”

随后,陈瑛和他刚刚提拔的一众御史,也被以“骚扰地方”的名义弹劾了。

至此,图穷匕见。

修比干墓是假,借着“比干”这个历史上最早出名的谏臣,来反驳李至刚的奏疏,攻讦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这就是庙堂大佬们手段高明之处了,整个攻势暗藏杀机,却又偏偏不到图穷匕见,看不出任何端倪,等到刀锋闪烁的时候,想要阻止已经晚了。

然而你以为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反击手段了?错,最精彩的连环计还没到呢,只能说李至刚下狱下的不怨。

正巧朱棣那几天去江北的凤阳留守司视察军务……好吧,根本不是什么正巧,人家就是掐着这个时机来的。

被弹劾的陈瑛毕竟是骤升高位,狠倒是够狠,可惜经验还是欠缺了点,顿时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越急就越容易犯错,陈瑛本来就没朋友,这时候能找来商量事的,就一个纪纲。

特务头子能给他出什么好主意?那自然是直接从物理层面让人闭嘴。

于是两人琢磨了一下,试图还是用去年威吓这些江南好臣的老办法,直接把领头的抓了,剩下的自然不敢吱声了……这个办法在去年对付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时候,已经充分显现了威力,属于是路径依赖了。

当然了,他们也没有那么蠢,找的借口还是很靠谱的,用的还是调查是否涉及建文余孽的事情。

但是这次纪纲和陈瑛失算了,因为黄信已经预判了他们的预判。

黄信不仅坐在府里大大方方地等纪纲上门抓人,而且自己把自己的“罪证”准备好了。

黄信贪污受贿,牵扯起了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连带起了南京城里不少游走于官员、勋贵之间的掮客。

这里面,就有李至刚的岳父。

是的,李至刚的岳父不干净,这不是什么新闻……他从洪武朝就开始了,背后当然有李至刚的影子,这是南京城里很多人都知道的、公开的“秘密”。

等朱棣回来,意识到手下鹰犬干了蠢事的时候,木已成舟,整个朝堂都知道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刑科都给事中周等手里捏着铁证,上书弹劾李至刚管教家人不严,有公器私用的嫌疑,朱棣无奈,把李至刚下狱,让纪纲停职思过。

讽刺的是,李至刚跟黄信是对门,住的就是当初姜星火和卓敬的牢房。

事情到了这里,黄信等人的反扑可谓是大获全胜。

作为变法在朝中的重量级支持者,好吧,李至刚支持变法,当然不是因为他认同姜星火的理念,只是他能从中得到权力以及更加靠近永乐帝。

但无论如何,李至刚被搞下狱,在京中变法与守旧的冲突愈发激烈的时候,显然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到变法的冲击,叫嚷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守旧派,趁着马上要到来的高皇帝忌辰,谋划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击,而姚广孝、卓敬等人也有自己的难处,俩人支撑着总裁变法事务衙门这段时间虽然在稳步推进考成法等变法举措,却因为姜星火这个主心骨在江南忙着治水、建厂,也只能积蓄力量,暂时无力掀起新一轮的攻势。

整个南京城,都是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便是连寻常市井百姓,都嗅到了这种危险的信号。

……

姜星火听完夏原吉的叙述,沉默了几息,肯定地说道。

“李至刚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这是冲着变法,或者说,冲着我姜星火来的。”

姜星火的脸色凝重得仿佛暴风骤雨前的天空,看得出,他的内心已经做好了准备,应对庙堂上接踵而至的狂风巨浪。

夏原吉无奈开口:“李至刚是投机者,这其实是他早晚都会经历的一劫。”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