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吏治(第3/3页)

考成法,更加加重了这种威权。

而皇帝是不喜欢看到六部之中,有任何一个部门,不完全听他的话,或者说手里的权力过大。

刑部为什么会被重重地砍一刀,还不就是因为三法司系统内部抱团太厉害?

而说白了,至于内阁和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其实就是皇帝的手里两把刀,都是新成立不到一年的部门,即便参与进来,也没有多少自主权。

至于姜星火刚才说的御史巡视,都察院是负责整顿天下官场风气,维持朝纲稳定,但并不能像吏部那样,直接干预吏治,所以他们虽然拥有着“风闻奏事”这种一般官员难以企及的特权,但在庙堂上并不算顶尖级别,即便是有陈瑛这样的酷吏掌管,这种时候,只要不搞得太过天怒人怨,皇帝还信任,就足够让人忌惮但又不敢如何了。

“陛下,微臣以为可以试一试,毕竟这也是对朝堂秩序的保障。”

金忠忽然说道,他不是在帮姜星火说话,而是在帮朱棣说话。

金忠的态度坚定,反观蹇义,他是真的不甘心啊。

“国师,你觉得呢?”朱棣问道。

“回禀陛下,臣还是坚持之前的看法。”

姜星火恭敬地说道:“至于坚持律法,这个京察规定的律法是否还合乎时宜,是要由审法寺来看的,若是不合时宜,自然是要修改的,而且京察就在天子脚下发生,五品以上官员的京察也需要陛下亲自来操劳,本来就不是由吏部一手掌控的,既然有三法司会审的模式,那便可以把这个工作分摊出去,吏部、内阁、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共同处理,如此一来,陛下就可以更好地居中权衡。”

“嗯?”朱棣目光深邃起来,“国师莫不是在给自己要权?”

朱棣话语说的不加掩饰,此时姜星火心里也是一凛。

这是他主动出击的回合,但既然是要分走吏部的权力,自然是不能说的太露,可如今被皇帝直接点出来,那么他干脆承认肯定是不行的。

姜星火神色微凝,低头道:“臣只是觉得,天下之势,上常重而下常轻,则运之为易。今法之所行,常在于卑寡;势之所阻,常在于众强。而下之六部诸寺,挟其众,而威乎上,上恐见议,而畏乎下,如此之风渐成,陛下如何如臂使指?”

这就是在警告朱棣,要小心下面的官员抱团下克上了。

朱棣闻言,不禁来了兴致:“这么说来,国师是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了?”

姜星火摇头:“臣不敢妄言。”

蹇义的面色变得沉重了起来,姜星火短短几句话,就直接挠到了朱棣的痒处。

皇帝的心思,有的时候跟女人是差不多的,都是海底针。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很多时候讲道理并没有什么用,有用的是对方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你跟皇帝说弊端,说传统,这些都没意义,皇帝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皇权。

“哈哈哈哈……”

朱棣大笑起来,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之色。

姜星火这番话虽然听上去像是在玩虚的,可也正合他的胃口——朱棣本就是通过造反的方式篡权夺位,因此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得位不正,害怕下面的人联起手来蒙蔽他。

这种蒙蔽,并不是说朱棣通过锦衣卫就能解决的,而是一种心理问题。

哪怕他江山稳固,哪怕他龙椅坐的稳稳当当,他还是会害怕。

而姜星火提出的京察三分的办法,显然是符合朱棣的制衡之术的,只要姜星火能给他找到理论依据,其他人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谁敢质疑?

“好,朕意已决,今年年底就重启京察。”

朱棣看向蹇义和姜星火:“那么,你们就回去好好准备吧,记住,时间可不多了,半月为期,先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届时,朕会亲自来看的!”

“遵旨。”

姜星火松了口气,赶紧应下来,虽然他在来的时候就知道,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朱棣同意他的建议,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符合朱棣的利益,但如今真的得偿所愿,真的通过这次的试探,来获得了更多的权力,他方才心里石头落了地。

“好了,今日国师还要去大明行政学校吧?莫耽误了时辰。”

朱棣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然后,等到姜星火和蹇义、茹瑺退下之后,朱棣脸上的表情慢慢淡了下去,他低声喃喃:“这国师的胆量不错嘛!居然敢在朕面前玩滑头!”

金忠站在旁边,根本不敢说话。

“不过,这倒也省去了朕的麻烦……”

朱棣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正好也是个机会。”

他说着,拿起了旁边桌案上的信纸,唰唰写了一封密旨,交给了太监:“去,把这份密旨交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喏。”

太监领命而去,朱棣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这几日,总算可以轻松点儿了……呵呵,京里的官员们,你们的苦难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