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永恒之心(第2/3页)

卫锵对这个星体内部留下的“星核工程器具”之外,还预留了一个武装库,联想到这丫头是他的后裔,跑到这,而且还要进入残骸内部的探索也就理所当然了。

只不过呢,卫铿突然有些感怀,默念道:“碰到就是缘分。”

……

卫铿打开光标投影地图,指着前方梭子星体残骸说:“从这个大风暴中心进去,要储备四十七个护卫舰级别的能量块。在进入外层区域时候,采用弹性护盾,主要抗衡碰撞。再深入六百公里后,采用刚性护盾抗压。具体能量调节,按照这个曲线来。”

卫铿给的一套详细的资料,顿时引起了小队的面面相觑。因为太详细了——详细到了,似乎也是同步要进入星体一样。并且,对星体内部横渡的准备,比他们准备得还足。

【这就宛如考古队的思考该怎么开墓,找来的民工提供了专业入墓的路线图,以及不同地段缺氧,防机关的诀窍,——那这个民工身份显然就值得怀疑,祖上是搬山还是卸岭,这就很难不让人琢磨。】

露蕾姆看完了全部资料后,让一旁的另一位学弟去负责紧盯着“土亢”。

一行人就这么上路了。

当大家逐渐下降到这个星体大漩涡红斑正中央,这位学弟对卫铿说:“你真的是调查风暴的?”

卫铿瞅了瞅露蕾姆,然后俏咪咪地对这个学弟说道:“告诉你一件事,你可别告诉别人。”

这位鸣唱灯塔的弟子点了点头。卫铿神神秘秘地说道:“我是你家学姐的亲戚,是来悄悄帮她的。”

这位年轻的自来熟,愣了愣,目光怀疑,表情是“真滴,假滴啊?”

两分钟后,卫铿背部调出了一公里长的光翼,去沟通大漩涡下方对称点,开始投射垂落入这颗濒死大行星的核心了。

这时候,露蕾姆对这位年轻学弟问道:“他怎么回答的。”

学弟瞅了瞅自己的学姐,讪讪地说道:“他没有回答,只是说学姐你长得很漂亮。”

卫铿通过卫锵留在这个星体内的少许设施,确定了风暴运行轨迹的测定后。

等到这风暴运转足足一个周期,确定时机到达,招呼着他们跟着自己往下跳。

随着卫铿一马当先进入旋涡中心,其余人确认了一下,也快速朝着这个宛如天地窟窿的大漏斗挺近。

在跳进这个大漩涡的时候,下方的圆圈中心越来越大,而上方的星空也宛如是被大地吞没一样,仅仅留下一个圆圆星区。

卫铿也是要在这个大星体做些什么,的确是和露蕾姆顺路。

卫铿到残骸小行星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这是永恒之心必须要走的道路,试图在星体规律下,找到生命生长的规律。——弟弟留下来的作战武器系统,卫铿觉得,做哥哥的暂时用不着。

……

生命诞生需要什么?需要一个稳态的逆熵过程。

星体能量有序放射的主序星阶段,如果放射的能量进入了一个稳态体系,渐渐形成足够深的共振!就可为生命在世界上初始的撬动,提供条件。

水就是一个稳态条件之一!海洋能够将足够多的恒星热量储存起来。但只是最基础,如果这个星球上的水三相态不稳定,一曝十寒,也没有生命诞生条件。

当这些热量周期地变化时,生命成长就在这种周期涨跌中,找到一套最佳调节过程。地球上有着太多的周期共振了,昼夜周期,四季周期,潮汐周期,地磁场和太阳粒子流交错的周期

在宇宙中,但是恰恰就在地球这样一个天然巧合的点上,完成了复杂的共振!在有序的震荡中,微观结构上,原本杂乱无章的东西开始有序地排起队来。

这种共振,在冥古宙时期,化学反应也随之在这个基本盘上有序的来回反应,最终来来回回,出现了大分子堆叠。这种堆叠是有序的,并且随着地球周期产生,一点一点余量下来,并于冥古宙时代数千万年在地球上某个原始海洋中沟壑岩壁上形成了“牙垢”一样的积累。这样一丁点积累,可能都是数千年留下来的。

这种的共振持续了上亿年后,这些顺着潮落兴起消亡的有机反应,这些积累有机物中,某些在震荡过程中日益规律化的大分子,突然决定进一步,突然决定变成了一个更好地利用“地球周期效应涨跌”的存在。

就这样,有机质犄角旮旯内,开始了“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原始地球最终有机质垢层中,一些大分子突然从最原始的散户,变成一个专业吞并其他小分子的结构。

围着热涌喷泉这个稳定的区域,在含碳的泥垢中,出现了原始蛋白质拼装结构,开始增生。再然后形成了双螺旋,开始了复制,生命诞生了。

最原始的生命,是能在大量的自然周期共振下诞生。

而高级的生命仍然是,是能利用门槛较高的周期——例如所有的动物都是在春天交配,然后在秋天囤积能量。

至于文明,则是在智慧的层面利用周期更长!并且用这些更大周期的积累对抗小周期的变化。

例如文明最标志性象征,就是天文历法的诞生,这预示着能把握住打猎、采集的最佳时期。然后发展出来耕作仓储,来减少小周期中狩猎采集的不确定性

而到了星际文明状态,在微观、宏观上,都要把握住更多周期。例如利用太阳的爆发周期、星云悬臂转动效应,调整星海航行路线。

失去环境有序周期会怎么样?人类在星海航行初期,认为没事,只考虑冬眠熬时间,飞船有机物循环利用可以补充新陈代谢,却没有考虑人类作为一个适应星体的生命,在失去自然星体周期调节后,从心理到生理上一系列熵增事情。

深空航行,人类发疯的事情屡见不鲜!

……

话题回来,现在呢,宇宙是遵循一个大周期兴衰变化。在这个大周期下,有无数混乱小周期,如果将其理顺了,那么就能超脱,把握生机。

卫铿的永恒之心,是在这个濒死的星体上,找到可以利用的大周期!将其捋顺!重新导引出小周期,来进行生命基础推动。

虽然这里大部分都是混沌,但是至少目前几十个周期,这个星体要经过撕扯和重聚等几十个生死交替的过程。

几千年后,这颗星体在毫无调节下可能会彻底散架,坠入白矮星,但是——若能在上面构建生命,在下一次大撕裂过程中,有序地喷射一些物质,保障星球核心的不碎裂,同时调整轨道,那么这颗星体有可能延长存在而不是在混乱中终结!

早期的生命意志在最初始蛋白质基础上投射,能够提供的可能性干涉度太小。需要十亿年,才能走出基础演化。哪怕基础是细菌,也需要几百万年完成一次生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