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放心吧,过去的都过去了!(第2/3页)

王浩讲了个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听不下去了,只想着用摄像机、录音笔记录下来,回去以后慢慢的整理研究,要么就直接全部发到报道里。

有人心里也苦涩不已,“我明明就是来采访的,怎么听起了数学课?而且旁边人都听的好认真……”

“如果我被看出完全听不懂,会不会被鄙视文化水平低?”

“一定要装出听懂的样子!”

好多记者都这么想。

教室里顿时出现了很诡异的情况,明明是新闻采访活动,就好像变成了数学的课堂,而且台下每一个人都听的很认真,还跟着频频点头。

这种气氛也让作为老师的王浩很有成就感。

看看!

能让新闻记者听懂自己说的数学内容,谁能做到?

他讲的更有精神了。

这‘一堂课’持续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钟,直到有记者实在忍不住,趁着个空隙打断提问,王浩才终于结束了‘教学’。

有些遗憾,还没讲完!

好多认真听了的记者都感觉没精神了,但采访的职业工作还是让他们知道怎么做。

当采访继续正常进行,记者们都有点‘害怕’了,发现王浩有讲解数学的趋势,就赶紧喊上一句,“我没问题了。”

下一个。

再下一个……

媒体记者们可不都是友好的,有个《新闻周刊》的记者,名字叫做侯立军,最是擅长依靠‘挖陷阱’、‘找问题’来制造舆论热点。

侯立军还是第一次来采访学者,采访科学研究成果,但也想到了该怎么提问,得到了开口机会马上道,“王浩教授,请问你的研究,目的只是为了找梅森素数吗?”

一个‘只’字,让问话听起来有些怪异。

王浩微微皱了皱眉,还是说道,“准确的说,最初做这个研究只是一个对有效与无关进位算法的应用,那是我的一个算法研究。”

“有个朋友叫帕德里克·罗什,他提议说,可以把算法应用在寻找梅森素数上,我认为他的想法很不错,就认真研究了一下。”

侯立军继续追问道,“如果你的研究目的,只是为了寻找梅森素数,那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是数学家,但也知道,梅森素数都是一些超大的数字,几百万位、几千万位,和现实完全脱离。”

好多记者都认出了侯立军,私下说着对方善于制造陷阱、引导舆论,同时也想看看王浩究竟会怎么回答。

“有什么意义?”

王浩反倒是笑了出来,“这位记者朋友,你的问题真的很好笑。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你不仅仅是质疑我的研究,也是在质疑GIMPS,质疑全世界许多数学家的工作,甚至是在质疑数学这门学科的存在意义。”

王浩道,“我们这一代读小学的时候,课本上都有一个有关陈景润先生的故事,他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推进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就是证明‘1+2’。”

“你的问题同样适用。哪怕是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出了‘1+1’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你这不仅仅是质疑我的研究,你是站在了数学、科技发展的对立面儿啊!”

“啪啪~~”

记者群中顿时爆发出了呼声和掌声。

王浩说的几句回答都非常的简洁,也没有对问题直接做出回应,但他举的例子都很有说服力。

寻找梅森素数的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证明各种数学猜想证明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绝大部分高深数学的研究,联系现实都是没有意义的,但许多世界最顶尖的高智商天才,都从事基础数学的研究,因为数学基础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的根本。

科学,技术。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支撑,而数学理论就是科学发展的支撑,科学比技术研究难度高,数学理论研究,则是难度最高的。

正因为如此,从事数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学者,才会站在学术金字塔的最顶端。

……

新闻发布会结束。

记者们纷纷回去写稿,校园里才终于安静了一些。

侯立军也是写稿大众中的一员,他回去以后看着采访记录,怎么想都很不甘心,因为他在采访过程中丢了脸。

在做出提问的时候,他只是想着让对方回答一下,挖个‘小坑’搞个小娱乐报道,结果对方直接说他站在了科学的对立面,还赢得了好多记者同行的支持和掌声。

侯立军越想就越不甘心,换做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学者也就罢了,但对方只是个小年轻,有一点成果就觉得很了不起吗?

在数学的研究上,对方确实是无可指摘,但抛开研究的因素,其他方面就不一定了。

侯立军立刻查起了王浩的资料,只要稍稍的一查就能知道一个新闻——东港材料实验室事件。

这个事件放在舆论上,只是引起了一些议论,并没有达到多火爆的程度,但只要吹毛求疵认真的去分析,却能找到其中可指摘之处。

作为一个善于抓舆论热点撰写新闻内容的记者,侯立军有着非常高的‘职业水准’,马上想到了该去哪个方向切入去写。

当时东港的实验室可是损失了一千万以上!

如果放在普通人工作中,因为个人失误给公司带来千万级别的损失,只是被辞退就过去了吗?

当然不是,当事人可能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但是,东港大学就只是辞退了王浩,并没有其他的处罚,王浩也只是‘跳了个槽’,从东港大学离开去了西海大学,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个人一点影响都没有。

当然了。

侯立军也知道肯定会有影响,从体制内的教职变成了临时工合同,可以说是有本质的区别,但一般人不会想的那么深。

想想。

东港大学讲师被辞退,去了西海大学担任讲师,有什么区别?

跳槽而已。

反过来说,换做是普通人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哪怕只是被辞退,同行业就肯定很难再找到工作。

这就是报道的关键点,趁着王浩连续找到梅森素数的热点,以他个人的过往来制造争议、制造热议。

至于新闻网络上,大众会对这件事怎么想、怎么评价,就和他侯立军没关系了,他只是以‘中立’的视角,把事情说出来而已。

做正常的新闻报道,把发生了什么事情讲清楚,不做出个人主观上的评价。

新闻媒体,不就应该这样吗?

……

于此同时。

东港大学好多教职工都在说着王浩,一则因为王浩就是最近的热点,学术成果能上热搜是极少见的,王浩能跨界被讨论,成果确实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