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樊庆学:我是被指导了啊!(第2/3页)

虽然过程确实是有些不科学,但听王浩这么一解释,感觉还真的是这样,因为经费有限,又有两个强劲的对手,不可能每一个因素都针对去设计实验来研究。

……

上午的会议是对于理论的论证,他们找出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排除了一些‘不太可能’有关的因素。

实验就是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设计的。

其中最有难度的就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因为要对整体装置进行变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做准备的。

下午实验室都在忙碌着,希望能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等明天上午再进行实验。

专家团的人下午就离开了,他们确实是来走个过场的。

樊庆学没有离开。

一则是因为他是带着工作任务来的,是要对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指导。

这是吴晖交代的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对于理论论证的结果感到好奇。

樊庆学感觉其中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好像有些莫名的就得出了结论,同时,他也想看看实验结果,是不是如自己所想,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是他的判断,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

理论论证会议气氛很活跃,而且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但具体有没有效果也是很难说的。

樊庆学依旧不认为,理论论证能对实验产生效果。

第二天早上八点的时候,物理实验室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正在做实验最后的准备。

当实验即将开始的时候,樊庆学就和王浩站在一起,他昨天晚上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和王浩再说一说,“王教授,我认为这个实验研究重点是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你们的四节点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我昨天听了你们的会议,但似乎没有相关的论证,这是为什么呢?”

在樊庆学看来,超导材料布局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中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设计。

正因为这种设计,才成功复刻了交流重力实验。

这个也是研究唯一的难点。

好多知道相关研究的人都认为,普通的对比实验很难对于四节点的设计进行改进。

王浩听到樊庆学的话,点头道,“这是机密。”

“??”

樊庆学愣了好半天。

王浩认真道,“樊教授,我就直白说了吧,交流重力实验的关键就在于四节点的设计,就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上。”

“所以毫无疑问的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和交流重力场的强度直接相关。”

“这种相关性很可能成为研究的大方向,我们现在做的对比实验研究,想要在这个方向上有成果很难。”

“但是,我们还会在这个方向探索。可是针对实验上的设计改变,是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的。”

“这是机密。”

“一般就只有核心几个人来讨论,我也不会在会议上说这个。”

樊庆学顿时恍然大悟,但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感觉,因为他自己也被排除在外。他带着郁闷问道,“现在这个实验,应该没有对超导材料结构布局的改变吧?”

他是问实验的改变,是否都像是昨天总结的那样,而不是添加了一些所谓‘机密’的内容。

王浩笑道,“那还是要后续的研究方向,现在我们只是针对简单影响的因素进行实验。”

两人说着的时候,实验就已经准备完毕。

王浩、樊庆学、何毅,再加上肖新宇,一起对设备情况进行了查看,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就走开站的远了一些,并准备进行实验了。

“开始吧!”

所有人都准备好以后,王浩就直接让实验开始了。

设备,正式启动!

伴随着机器的嗡嗡响,围绕实验设备的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断往输送管里填装着液氮以及其他冷却材料,有专门的人盯着电压和功率的数值。

其他人都看着检测设备的参数以及上方的气球变化。

“飘起来了!”

樊庆学没有参加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交流重力复刻实验,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交流重力实验,发现气球突然飘起来也感到有些震撼。

他对此就只看过一些资料而已。

实验室的其他人已经看到过一次,他们更关心的是检测参数。

很快有人上报了数值,“粗略估计,我们重力减轻了2%左右!”

“继续实验!”

“再降温!”

“加大输送功率!”

王浩听到了数值以后,连续下达了好几个命令,其他人也跟着忙碌起来。

很快又有数据被计算出来,“重力减轻了2.3%以上。”

“继续!”

看着一个个喊出来的数据,樊庆学都感觉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现场看交流重力实验,但他看到过相关的资料。

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进行的交流重力实验,最终减轻重力的数值在1.7%~1.8%之间。

这个数值已经比物理实验室的报告要高了。

现在则是提升到了2.3%以上,提升的数值都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樊庆学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他本来以为即便有提升,最多只有0.1%,能达到首都大学当时复刻实验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这个级别的提升很难说明问题,就必须连续做几次实验,才能确定影响参数。

其他两大超导机构都是这么做的。

物理实验室的第一次实验则是让数值提升超过0.5%,如此巨大的提升,甚至仅仅通过一次实验,就可以把一些影响因素确定下来。

这样一个实验就顶得上好几个实验。

樊庆学感觉非常的不科学,第一次实验就有这么大的提升?

另外,他也没听懂理论论的会议,只是感觉一些结论的得出的甚至有些仓促,好像只是为了分析最大可能,而不是严谨的用实验来排除。

樊庆学还感觉物理实验室的人对王浩出奇的‘崇拜’,甚至都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只要是王浩所说的就没有人质疑。

理论会议就是王浩的一言堂。

在有如此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当真正进入到实验的时候,效果竟然这么好,一下子提升超过0.5%?

樊庆学站在一边看着,完全不知该说什么了。

他发现自己的感受,和第一次参与超导实验很类似,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就只是有人带着一起做实验而已。

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知识经验范畴。

最终。

交流重力场的强度提升到了2.5%-2.6%,比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做的实验,场力数值提升了0.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