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物理现象:吸住眼球的灰暗!(第2/3页)

“当然。”

王浩的回答很确定,“不要看克罗宁那边,他们和我们是不同的。”

之后就没有再给回复了。

他的工作非常的忙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正在组装测试高压混合材料反重力标准设备,反重力飞行器研究基地则是在组装测试第二台样机。

两个研究中心都是在组装测试设备,其中牵扯很多复杂工作,每天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高压混合材料反重力标准设备的组装上,王浩投入的精力更多一些,主要因为设备部件都已经运过来了,他们是对于各部件进行检测,而后再细致的组装在一起。

等设备整体调试完成,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这个进度和瓦尔·克罗宁团队肯定比不了,主要是因为瓦尔·克罗宁团队的叠加力场设备,制造确定的时间很早。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决定制造新设备的时间晚,进度自然是远远跟不上的,但他们的速度很快,因为有一台标准设备,也只是组装同样的设备,再拼接在一起而已。

“差不多还需要半个月左右。”

当王浩问起具体时间时,向乾生估算着说道,“我们还要进行内部的调试,并对每个设备进行单独的实验,之后才会拼装在一起,制造出叠加力场。”

王浩对于进度还是满意的。

这时候,国际很多学者还是关注瓦尔·克罗宁团队的研究,因为瓦尔·克罗宁团队的叠加力场设备,已经确定制造好了。

现在肯定完成了第一次实验,却迟迟没有消息传出来。

很多人分析得出两个结论——

一个结论和之前一样,是没有你任何新的物理发现;另一个结论则是由大发现,而且是需要保密的大发现。

相信后者的人并不多。

这主要是因为,同时还有其他信息作为证据,比如,格兰·卡特去过瓦尔·克罗宁的团队,出来以后被人拍到脸上挂满了失望情绪,明显不可能看到什么新物理现象。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舆论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媒体参与进来,让一些民众都开始关注起实验,就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瓦尔·克罗宁依旧是没有出面,他不需要去向记者解释,也不需要去向民众解释,但他必须要相能源部解释。

他去了能源部参加内部问询会,并说道,“我们到现在确实没有值得一提的进展。”

“这不能百分百说明我们的方向是错误的,也许在后续增加磁场强度以后,就会有一些新发现。”

“科学研究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更何况我们就只是延续之前的方向。”

“但同时,种花家方面也在做同样的研究。”

“如果我们没有任何发现,种花家也不可能有任何发现。”

“现在谈失败还太早了点,我们还能够继续加强磁场,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检测……”

瓦尔·克罗宁再问群中说了很多,差不多可以用‘期待未来’以及‘推卸责任’来做总结。

能源部官员们自然也感到很不满。

瓦尔·克罗宁知道自己的位置不问,随时都有可能被辞退,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投入到研究中。

……

当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学术界的关注目光也从瓦尔克·罗宁的团队转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瓦尔·克罗宁团队长时间没有公开消息,大概率是没有什么新发现了。

那么王浩的团队呢?

按照时间来推算,再考虑到种花家工作的高效率,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设备也差不多制造好了。

那么会不会有成果呢?

舆论上对于研究还是不看好,这主要还是因为瓦尔·克罗宁的失败。

王浩并没有说明实验信息,研究也是一定程度上保密的,外界自然也不知道详细内容,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的研究和瓦尔·克罗宁是一样的,同样都是制造叠加力场设备。

同样的研究,一方没有任何的发现,另一方又怎么会有发现呢?

这就是不看好研究的原因。

不过和瓦尔·克罗宁不同的是,即便受到很多的关注,王浩也根本没有感觉到压力,因为他有着足够多的支持,包括上级的信任,民众的信任,也不存在什么‘制造出黑洞’的谣言问题。

王浩根本就没有公开露面,他就只是正常的做研究。

当然一些询问还是有的。

一个实验研究变得被全世界关注,不管是同行还是上级领导都会关心一下,徐保功就联系到王浩,询问了一下实验问题。

王浩做了简单的解释,“我们研究使用的是高压混合材料,和瓦尔·克罗宁那边是不一样的,他们使用的是常规超导材料。”

“另外,我们的实验难度在于控制温度,避免让设备进入超导状态……”

这些对于了解实验的研究员是很简单的,但对于外行人完全就是‘无字天书’了。

徐保功听的头都大了,就干脆和王浩约定了个时间,他要组建个领导组,一起去看看实验。

这不是要给王浩带来压力,而是真的去关注实验本身。

就像是格兰·卡特的想法,实验可能会有新的物理发现,就可能是见证科学历史的时刻,哪怕只有一丝可能,也一定要关注一下。

他们确定的时间是一个月以后。

那不是测试实验,而是第一次进行正式实验,到时候,大型混合材料叠加力场设备会被放置在高能所支持的高磁场空间环境内,也就是借助高磁环境的影响,希望能看到新的物理现象。

徐保功还确定会有其他专家到来,反重力方面的专家自然也是研究反重力科研人员,就是国内其他两个反重力团队负责人——邓建和赵讳然。

等和徐保功约定好了时间后,王浩就继续参与到叠加力场设备的测试工作。

几个高压混合材料反重力设备都已经调试好,并被固定在了确定的位置上,正式测试的内容也很直接,就是同时开启四个设备,分别制造出反重力场并叠加在一起。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新设备制造叠加力场。

因为并没有处在高磁场环境中,新设备也无法使用之前的单独磁场制造装置,就只是测试制造出叠加力场,参与人员的工作就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而已。

王浩也没有太在意。

在没有高磁场影响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辐射性等问题,他就站在安全屋前方几米处看着设备启动。

四台设备正式启动以后,参与人员就不断的注意温度。

温度控制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