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第2/2页)

他本想说什么,但看向王琼时,后者朝他微微摇头。

王琼想了想,便问道:“浙江的事便不提。阁老欲如何应对?”

“应对什么?”

“王廷相已离开陕西了。”

王炳表情不变,“王廷相离开陕西为什么要我应对?”

这个晚上,王琼一无所获。他只感觉这京师的官场好像完全变了个样,变得他一点儿都不熟悉。

他离开以后。

王炳书房里走进来个年轻人,二十多岁模样,刚刚开始蓄起胡须,人微微的有些胖,看着还有几分憨厚,倒一点儿不似他的父亲。

“爹,刚刚在外面撞见了德华公,他好像……兴致不是很高。”

王炳一直低头在书写,“兴致不高?找死没有找到门路,不甘心吗?”

“额……他不是刚刚转了陕西巡抚么?这是陛下委以重任的表现,何谈找死?”

“那你怎么看?”

“孩儿以为,王德华封疆重臣,他既有此心,咱们不妨结个善缘。况且,他说的王廷相之变,确实有几分道理。”

“有个屁的道理。”王炳直接爆粗口,一到家他便开始这样,“杨应宁出身西北,当过陕西巡抚,力推兴复马政,后来总督三边,他这几十年官宦生涯一大半都在西北,天子动手解构他在西北的影响力是必然的事情,区别只在于时间而已。这算哪门子变?我再问你,王廷相能任陕西巡抚是为什么,你还记得?”

他这儿子怔怔的,不过记忆力好似还行,“陕西恰逢泾阳、咸宁有百姓造反。”

“那不就是了,王廷相再任陕西巡抚已是为了局势不得不为之举。物极必反,仅此而已。为什么都把杨应宁当做那般蠢笨之人,这么容易就得罪了陛下而招致变故?”

“那既然如此,爹何必又再见这个王德华?”

王炳叹气,他这个儿子是没什么天赋了,官场上特别需要敏感度,对政治的敏感度。

若是旁人,他都懒得讲,但自家儿子说一点是一点,以后没有大的成就至少可以保命。

“身在朝堂,这些事是不得不为。天子既有心要拆解杨一清,为父与王济之都得表现得配合。内阁之中,辅佐首揆是生存之道,威逼首揆也是生存之道。所以人人都说,行走于官场之上,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明白吗?”

小胖子摇头,眼神很真挚。

王炳都叫他看愣了,一下子也没忍住自己的脾气,骂道:“滚回房读书!以后不要与此人走得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