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以国家力量进行商屯(第2/2页)

“你们以为如何?”

齐承遂已经回京,他今天也入宫了,“微臣以为可行,只不过大同三成军户已然逃亡。先前几镇,都是规模缩减,还可以多中选优,可大同要扩充,要新增军户这必然不易。”

“是啊。”朱厚照叹气,“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谁又想去当个军户?”

皇帝这样讲内阁和几任尚书,都说不出话来。

这就要涉及明代的户籍制度了,而户籍制度牵涉就广了,朱元璋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角色,并且一个人的户籍一旦确定,其子孙都轻易不能改变,所以非常的僵化。

不过要改起来也不容易,尤其是眼下这个多事之秋。

“若是人数不足,则只能用募兵代替,朕是反对为了凑数而将身体、年龄都不合格的士兵也招纳进军营之中的。礼卿前些日子提了一个想法,朕觉得可以是有效的补充,蓟州、大同等地在军户逃亡之后,此番清屯一定会有多余的土地,这样一来朝廷可以在那些地方招募流民进行商屯。”

顾佐今日也在,他拱手称:“商屯之事,臣已经安排了下去,臣计划在四川、河套、蓟州三地进行商业屯垦,少府已各拨二十万两银子,计划耕种五十万亩土地,可产粮100万到150万石。”

朱厚照琢磨着,在他的概念里,新的商屯和之前大明商人为了盐引而进行的商屯完全不一样,这次他们是以国家的力量在进行,所以准确的讲,这是一种集中力量办大事。

“分了三个负责人?”

“是。”

朱厚照跃跃欲试,“朕,还真想去看看,看看成片的金色麦浪。”

众臣一听大惊,“陛下千金之躯,再不能轻易涉险,万一有些闪失,臣等万死莫赎!”

“礼卿……”

“陛下!”顾佐跪了下来,“臣知陛下忧心国事,心中装的是天下、是百姓,但阁老们说的对,陛下的肩上也系着江山社稷,因而恳请陛下三思!”

“那这商屯之事……”

顾佐连连磕头,“陛下放心,臣无论如何将此事办得妥当!”

“朕可惦记着呢,不能出纰漏。”

“是!”

众臣心中长舒一口气。

不过朱厚照本身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他们,这是他可重视着呢。

虽说仅仅五十万亩有些少,不过这才刚刚开始,和造船一样,这不是花钱就能办到的事,那么多的地,得找到足够人耕种,这才是要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