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民乱之始(第2/2页)

谢体中是李东阳那样有名望的人,谢家本身也是书香世家,他老家在浙江,时人会说他与余姚谢迁有些关系,不过双方都不曾确认。

现在估计更不会确认了。

而如果谢体中都保不住自己,那么南京城上下原先活跃的官员大概都可以一扫而空了,只有真正不掺和这件事的角色官员才能躲过一劫。

而后就不仅是南京,从镇江、常州一直到苏州,好在这几年国家政治逐渐清明,官场生态逐步改善,的确有些官员能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否则官场都该瘫痪一大半了。

荆少奎亲至常州督察,前两日看到的官员,到第三日忽然听说被带走了。

连带这他背后勾连的当地家族也遭了大难。

这种程度的杀人,的的确确引来了社会的动荡。

因为官府无人,就算有人心思也都在清田之乱上,其他都不会管了。

于是不少宵小又开始出没,他们趁着这种混乱的时候打家劫舍,想着干上几票,发个小财。还有的就是报私人之仇,或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民间的命案增多,使得豪富之家不得不增强人手,抵御威胁。

到正德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在常州府无锡县,想着左右也是一死的几个乡绅之家竟开始联手抵御官府派来抓人的官兵。

毕竟摊子铺的大了,人手也会短缺,看你就那么十几二十人,有的人就会冒险。

这类事情,有一就有二,

常州府出了事,很快松江府也出现百姓抵抗官兵的情形。

我们的老百姓才不是温文尔雅的,他一旦脑子热起来,几个兄弟之间一商量,义气劲起来以后他才不管你什么朝廷法度。

皇帝是谁?老子都没见过。

听闻消息的荆少奎,心中焦急如火,他是应天巡抚,维持地方稳定那是他的职责。

于是也顾不上刘瑾,而直接以应天巡抚的名义下令,只要乡绅百姓愿意配合清田,任何人不得故意刁难。

这是在张璁张阁老的基础上重申朝廷之令,总归是没错的。

与此同时,他给驻防于镇江府的靖虏侯周尚文写信,提请他注意及时应对各地的民情。

而他自己则赶往无锡县。

刘瑾现在忙着‘陷害’各路官员,这他不管。

但现在大部分的乡绅已经被吓到了,基本都同意了官府的清田要求,毕竟不同意的其实也宰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又释放稳定地方的信息,那他还是要注意不要真的闹出民乱,所以以巡抚衙门发令还是需要的。

这是软的一手。

当然,为了维持稳定,真的冒出头的那等人绝对是饶不了。

这是硬的一手。

与此同时,在南京往西的江面之上,也有人匆匆赶路。

江南生出如此乱象,他得尽快回到南昌,禀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