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帝真正关心的事(第2/2页)

货币问题被重新搬了出来。

在正式的采取什么政策以前,他要先和自己这些心腹大臣达成共识,而且到正德二十年,很多有识之士都能给出更为深刻的建议,这一点,朱厚照已经多次领教了。

所以他并没有现代人的傲慢,这可能也和他不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有关系。

大臣们则习惯了,正德皇帝经常召见大臣,哪怕不为了具体的某个政务,也会时常探讨,大概今天也是吧。

包括内阁的三位阁老,张璁、顾人仪、王廷相。

以及户部尚书姜雍、兵部尚书桂萼、礼部尚书靳贵、吏部尚书王琼、工部尚书张子麟、刑部尚书周铮。

总理外务官严嵩,少府令范玉昌,产业部尚书邢观。

这些人之外,就是侍从室的三位侍从了。

可以说阵容庞大。

至于大理寺卿和通政使,都被皇帝留在京师了。

行宫就是可以相对随意一些,包括有些话朱厚照也可以直接说,这些国之重臣在亭子里沿着栏杆边设立的弧形长木椅而坐。

皇帝本人则自由许多,“咱们多年来相处,已是互相了解了,一看这群臣毕至的动静也知道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朝务。现如今么也没有多大的事,国家形势算是好的,但朕不想当唐玄宗。”

“皇上勤劳政事,这确是宗社之福、百姓之福。”顾人仪这一点上还是非常敬佩天子的。

在他看来,天子就是无情的政治人偶,其他的许多事都不敢兴趣。

像是有些皇帝喜欢的什么炼丹啊、礼佛啊、书画啊等,皇帝通通很抗拒,最开心的就是又打了胜仗。

“这里不是皇宫,咱们都轻松些,畅所欲言。至于今日这主题么,便是货币一词。朕先抛砖引玉,但事先说好,今天朕、包括你们每个人所说的话,不代表朝廷的政策。虽说金口玉言不假,但国家大事,可不能嘴上说说、拍着脑袋就定了,有这个前提,你们该放心了吧?”

众人听后轻松起来,纷纷表示道,“请皇上示下。”

“其实许多年前,朕也一直说过,大概是要在海禁开驰那会儿了。当时大明缺银,所以我力主开放贸易,让大明的百姓用瓷器、丝绸换得自己缺乏的白银。然而从更高的视角看,物品都是有其用处也就是价值的。可白银、黄金,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要来何用?说得极端一些,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是粮食有用,还是金银有用?发生战争的时候,是武器及其生产原料有用,还是金银有用?金银或者说货币,究竟要怎样理解?”

这个问题其实有些绕的。

但这个弯,必须要绕得过来,已经正德二十年了,二十年来贸易带来的白银疯狂涌入大明,而且还有日本这个金银岛在手里。

如果再不尝试着采取举措,等到银价贬值,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提高,万一出了什么乱子,那个时候再回过头来想要补救,不仅难度更大,而且代价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