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膨胀的野心(第2/3页)

不过,亨利二世牢记着伊丽莎白“得位不正”。必要时候,他大可以举起罗马公教的大旗,宣称那个异教徒女王为非法。

这个野心,需要通过玛丽来实施。因为,指摘对手非法的下一步,是推举出一个他认为合法的天主教新君——他的儿媳妇,便是最好的人选。

英王亨利八世所谓“有继承权”的直系后代,如今只剩下伊丽莎白了。但他故去的姐妹,其父亨利七世的女儿们,倒还有好几个孙辈存留。其中,看上去最有实力的,当数玛丽·斯图亚特。

亨利八世死前为继承问题排序,明确剔除了姐姐玛格丽特的后裔、也就是苏格兰王室那一支。所以,其子爱德华六世临终时,抛开两个“私生女”姐姐后,选择了另个表侄女简·格雷——然而她实在弱势,只在位九天,便被玛丽·都铎给推翻。

不考虑亨利八世当年对被斯图亚特王室“吞并”的担忧;总体看来,还是有着法国支持、血统高贵的苏格兰女王,最有“资格”统治英格兰。

至于英格兰人不大欢迎外国女王(兼职他国太子妃),那是另一桩事了。

法国和西班牙已经争斗多年,损失均不小,大约很长时间都打不动了。为了和平,亨利二世最终不得不放弃意大利。那么,若能夺取隔海相望的英格兰,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所以,他抢先把女儿嫁给腓力二世,好避免西班牙再度和英格兰联姻。

西班牙也渐萌此意。苏格兰的玛丽尚在猜测的时候,西班牙来使已进入法国王宫,并抛出如下言论:“如果西班牙助贵国战胜英格兰,也希望,贵国国王支持我国对意大利的征服。”

最终,西班牙的天平果然向更“忠于”天主教的法兰西倾斜了。

英格兰国势正衰,新君上位,政局怎么也要动荡些时日。待法国稳定几年,再响应英格兰旧教徒寻求保护人的呼声,请求教皇剥夺伊丽莎白的王位,然后以苏格兰为基地,发动入侵……

法国国君觉得,此法可行。

而玛丽,在离开法国宫廷之前,亦曾和亨利二世达成过该类共识。

不过,具体实施方案,大约还会有很多变动。

毕竟,玛丽尽管表面完全附和法国国王,但她本人利益,和公爹大人未必一致。

法国太子妃,一点也不想当附庸,而是更注重自己身为苏格兰女王的立场。

玛丽最初希望的,是苏格兰独立自主;她可以在本土大显身手,搞科研搞基建,打造一个富饶文明的国家,过上自由恣意的生活。

这样,即便法国……弗朗索瓦那边……万一有什么变故,她也能维持稳定,安然无恙。

然而,回到故乡、脚踏实地开始执政后,玛丽彻底认清现实;野心也就不得不膨胀起来。

苏格兰决非封闭的堡垒,而是个被强邻觊觎、被亲戚操控的小国。在“全球化”(大航海时代)的浪潮中,因为体量过小,“独立自强”简直是奢望。

可不是么。一片贫瘠的土地,二十余个自私的勋爵领主,区区几十万国民。农业上的自给自足体系都难以建立,更遑论工业了。

指望什么小富即安,就是放屁。法国尚且不提。英格兰人历来就对苏格兰有企图;他们连更荒凉的爱尔兰都不放过,假若发现嘴边冒出一块肥肉,肯定要啃上来。

仅考虑颠覆一个伊丽莎白,并不能保证自家安全。

既然不是吞并,就是被侵占;那么,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幸好,这个年代,国家的观念,更倾向于君主的私人财产。而玛丽·斯图亚特,以其祖母身为亨利八世姐姐的血脉关系,理论上,拥有着都铎王朝的“继承权”。

她若能借此,把英格兰纳入名下,占据整个大不列颠;所谓“独立富强”的未来,才有指望。

因此,争夺英格兰王位,是玛丽与亨利二世“共同的理想”。

只是,在那之前,玛丽惟愿,目前的和平坚持更久一点。

她深知,伊丽莎白没那么好欺负,新教徒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亨利二世若想干预不列颠,最后必然要用上武力。

让法军把桥头堡苏格兰作为驻地,接管军政事务;这一点,跟玛丽期望的“自主自强”恰相违背。

但倘若,法国出兵之前,玛丽便有实力吃下南边的邻居……那事情,就大不一样了。

这大概是一条相当艰辛的道路。

不过玛丽尚有几分信心。

目前,亨利二世兵力本就不足,还要考虑国内其他势力的牵制,根本无法远程控制苏格兰,只能任她自由发挥。玛丽既不打算依赖他,对于海那边的指示,也就无需过于在意。

总之,要按自己的步调来,充分利用好盟友。

——回到故乡的玛丽,终日忙于“国家大事”,如今,俨然是个政治动物了。

只不过,她隐约觉得,自己似乎忽略了什么。

哦,她忽略了弗朗索瓦。

新婚伊始,他们就分居两地,只靠书信来往。现在,因为路途遥远,通讯不便,她淡忘了“家庭”的束缚,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完全将他抛诸脑后。

也没有彻底遗忘,她还在一心算计他的父亲、他的国家呢。

这,仿佛是拔吊无情的典范。

玛丽不由得扶额长叹。

其实,他们还没有过那啥呢……

通常,根据现行教会法规。夫妻关系要发生过“实质行为”,才算生效。所以,他们之间,还有其他转圜的余地……

这么一思索,好像,更显得自己忘恩负义、凉薄寡情了。

玛丽简直不敢多想。

还是专心搞生产建设吧。这,也是她把诸领主召集来的主要目的。

当然,这位发愤图强的女王,隐蔽了最真实的想法,用的是另一套更冠冕堂皇、却又直指人心的说辞。

1558年11月,爱丁堡内集会的众苏格兰勋爵,对于女王抛出的建议,简直“大惊失色”。

虽然他们中很多人,已在暗地里考虑皈依新教,也希望效仿英格兰那些压制教权的举动;但是,听闻他们那个理应笃信天主教的女王,竟撇开其母亲、其婆家的影响,号称要主动搞宗教改革时,爵爷们几乎全体躁动了。

玛丽的原话如下——

“诸位,我们必须承认,罗马教廷曾经为基督教世界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时至今日,他们某些作派,已呈现出滞后与腐朽的一面,并渐渐成为社会的顽疾,反而妨碍了天主福音的传播。因此,我希望,以国家的名义,以君主的名义,对此进行改良。”

“看看我们的邻国。亨利八世曾用国王的权力,为国民选择过相对稳定的道路。爱德华六世却走向加尔文派的极端,迫害大批天主教徒;他们于是武装起义,推翻他的遗愿。玛丽一世想恢复教皇的绝对权威,手段激烈,造成死伤惨重,因而遭人怨恨,被骂‘倒行逆施’。如今,有望成为英格兰新君的伊丽莎白,大约要再次举起新教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