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法语(第2/2页)

唔,听起来有点像“后进生”的心得体会。玛丽抿唇。

弗朗索瓦又想了想,似是并不愿彻底反对妻子看似很有道理的作法。“大概,作为点缀,是不错的。总体上,我以为,挑些通俗易懂好传播的、类似于《联合周报》上某些主题明确的小新闻,比较好。”

玛丽怔了怔,忽然大彻大悟。她欣然张开双臂,差点真把老公给扑到了。

哎呀,她日常交往的文化人太多,潜意识认为那些初级寄宿学校里的,都是中学生级别了。实质上,他们年龄大多也只算‘小学生’,面对的法语如果是一门“外语”,那更是小一小二的水平!

低年级小学生学些什么?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咕咚来了……

果然还是要多听听土著的意见,不能由着穿越女一腔热情大;;跃;;进啊。

通俗易懂简单化,适应性才好!

曲高则和者寡,这个道理她理应懂的!

莎士比亚为何会享誉全英……他的主要戏剧作品兼备娱乐性啊娱乐性!

兴趣才是学习的绝佳动力。不考虑培育精英人士,只求普及语言文字的话,应该,那就——

地摊文学,色那个情小调,震惊新闻,八卦故事?

玛丽扶额。这个年代要有个大仲马就好了。此人精于通俗文学,把故事讲得大众都爱听。【注一】再不行,莫里哀也可以啊——《悭吝人》那种,必定教人捧腹大笑,难以忘怀。

呸呸呸,都是教低幼学生,伊索寓言什么的不香么。

那就,还该找点有趣的法国民间故事,持续文化输出(侵略)(替代)啊。

这一项给法语教材添砖加瓦的任务,最后兜兜转转,来到了一个欲戴罪立功的人头上——

这些年老实窝在乡间、长期自我反思的前宫廷诗人夏特里亚尔。

据赛顿所言:“起初他写信给比顿小姐,她是果断拒收的。不过,这十余年来,他撰写了不少篇章,足以汇集成一部厚重的忏悔录……比顿和我也就不那么仇视他了……”

赛顿边说,边小心翼翼观察女主子的表情。见陛下秀眉微蹙,却没有动怒,她感觉稍微安稳了些。

玛丽心里嘀咕: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她给并排侍立的赛顿和比顿飞了个眼刀。赛顿还沉得住气,比顿则稍稍缩了缩脖子,仿佛紧张起来。

“既然你们说,他搜集整理的那些民间故事颇有趣味,就拿来让我读一读吧。”

瞅着她俩似乎喜上眉梢,玛丽很认真的加重了发音:“不过,无论如何,他再不适合回到宫廷里来。”

赛顿回答得铿锵:“谨遵您的意志。”比顿则怔了怔,深深的行了个礼。“感激陛下……一直以来对我的容忍和宽恕。”

玛丽微微点头。她把话题找回来,继续发散思维。“他的文笔若合适,也可以采纳、刊登于《联合周报》。嗯,合适的撰稿人总是稀罕的,不要放过每一个可用之才。”

唉,洛比塔尔年纪大了,管理法兰西官报渐渐有些吃力。玛丽只好一边尽力给他找接班人,一边暂时自己多费心了。

总担心官报内容太平淡、被人民忽视的的陛下,数月之后发现,法兰西突然冒出了一部劲爆作品,强行占据了各报纸的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