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指点(第2/2页)

孙耀祖也是个不学好的,这话也听的似懂非懂,还是他身后的人低声解释了两句才明白。

明白了,孙耀祖却更恼:“说得比唱的好听,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你家都快吃不饱了,还读什么书,一心一意种田去吧。”

“有这个功夫来文先生这儿,还不如多种几块地,哎呦,我都忘了,你家似乎也没几亩地,不如这样,看在我们以前是同窗的份上,你来租,每年只要交七成租就行了。”

“你确定要七成租?”苏凤章不但没有羞恼,反倒是好声好气的问道。

孙耀祖哈哈笑道:“怎么,你要租几亩地?”

苏凤章却笑了:“大周律例明文规定,民间农田租赁,地主至多占六成,你家却要其七成租,这岂不是明目张胆的贪赃枉法?”

“放你的狗屁,六成那是西北边境的规定,咱们这可是江南。”

江南地区产量大户,田少人多,别说七成租,就是八成剩余的部分也不少了,有的是田少的农户来租,所以孙耀祖才敢这般嚣张的说。

苏凤章却朗声说道:“我倒是从未听过一本大周律例,还要分南北的。”

“不如咱们一道儿去衙门问问,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孙耀祖的脸色一下子变了,田租这事儿属于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反正双方都有好处,但这事儿却不能摊到明面上来说。

大周皇帝是农户出生,对于前朝末年地主大肆圈地,高额收租的情况百般不满,以至于大周律法对农民也十分偏爱,反倒是地主阶级受制偏多。

不过几代皇帝过去,渐渐的田租又在上升,只要你不闹大,你情我愿的事官府也不会官。

“你,你污蔑人,就你这样也算读书人?”孙耀祖气急败坏。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苏凤章对着孙耀祖笑了一下,转身走向朝着这边跑过来的文竹。

孙耀祖气得脸颊通红,怒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身后的学子扇了扇凉风,道:“大约是在骂你井底之蛙,夸他自己是成大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