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密探(第2/2页)

四皇子一听,便明白这话的意思了,这些年宫中知活下来三个成年皇子,其中元后固然功不可没,徐贵妃也没少插手。

只要九皇子没了,或者九皇子的身体不那么健康,想必皇帝选择就更少了。

徐尚书又说道:“至于废太子那边,四殿下不必过于担心,老夫绝不会让他有被复立的可能,东宫便是冷宫!”

四皇子听了,忍不住叹了口气,感慨了一句:“要知道有今日的话,当年就不该彻底得罪了何家,不然熙郡王也不会一直跟本皇子作对。”

徐尚书无奈说道:“当年徐家不过是听陛下诏令行事,谁知道何家那几个女子这般性烈,还未等到下狱就自尽而亡,此事说起来我们也是冤枉。”

四皇子也愤愤不平的说道:“也是,圣旨是父皇亲自下的,是他要处置何家,外公不过是听令行事,谁能想到有后来的事情。”

徐尚书想到当年的事情也是滋味复杂,当年皇帝对德妃的娘家李家和荣和长公主的夫家何家动手,就是因为忌惮他们手握重兵。

徐家固然有趁机往上爬的心思,但说到底这件事是皇帝主导的。

李家彻底败落,背着不知道真假的罪名一朝男子问斩,女子被没入宫坊,后来德妃抱着刚刚出生的五皇子长跪宫门,才让陛下收回成命,放了李家一条生路。

李家败了,就轮到了何家。

当年何家剿匪不力,私藏重兵的证据,就是当时还在刑部任职的徐尚书亲自翻找出来的!

但是谁能想到,何将军还未被押送回京就死在了剿匪途中,何家女眷为保清白自尽而亡,只留下了年长的何老夫人和还在襁褓之中的何隽。

徐尚书依稀还记得当年容和长公主是如何死在宫中,命运弄人,这位长公主嫁人生子的时候有多么风光,死得时候就有多么凄凉。

何家这么一闹,反倒是让皇帝升起几分愧疚之情,竟是直接封了何隽一个熙郡王,也不知道是真的怕天下武将寒心,还是对死去的妹妹心怀愧疚。

皇帝摆出一副慈爱舅舅的模样,何家不敢怨恨皇帝,倒是将他们徐家记在了心上。

何隽长大之后处处针对何家,皇帝对此不以为然反倒是处处纵容,也让徐尚书心中发寒。

若是四皇子不能登基,他们徐家迟早都是下一个刘家、何家,正因为如此,徐尚书才会对太子步步紧逼。

两人都叹了口气,徐尚书无奈说道:“熙郡王成亲之后倒是沉稳了许多,只盼着他长大成人懂事之后,便能体谅我们徐家的不易。”

四皇子却冷笑道:“怕是很难,何隽那小子向来桀骜不驯,也就是对老五还有个好脸色。”

徐尚书也说道:“也是,当年子峰从青州回京,还差点死在熙郡王箭下,说起来,当年还是苏凤章出手相助,谁想到时隔几年却成了如今局势。”

四皇子也说:“这苏凤章的性子也是古怪,与子峰只是寻常,反倒是跟老五要好,难道真的是被美色迷昏了头脑。”

徐尚书可不觉得五皇子身上有什么美色,又说道:“终归还不算敌人。”

想起这些年,徐尚书心中也有些后悔,当年他们过于专注京城的局势,以至于忽略了其他地方。

苏凤章算一个,方之问也算一个,若是当年能与他们交好的话,如今宫外能合纵诚亲王,宫内能够连横玉妃,再划算不过的事情。

“那个孟庭跟苏凤章不是好友吗,让他过去当说客难道不行吗?”四皇子忽然提道。

“本皇子记得子峰与他们两人的交情都还好,怎么如今反倒是没提起了?”

徐尚书摇头解释道:“子峰与苏凤章早就疏远了,如今私下并未有往来,与孟庭倒是还算不错,但孟庭此人恃才傲物,如今比当年越发难以说话,想让他帮忙做事难上加难。”

四皇子一听就大皱眉头,骂道:“他还敢于徐家有嫌隙,瞧瞧他这都多少年了,同一届的苏凤章都成了户部左侍郎,他呢?”

“虽然无用,但也比苏莯那种惹事的要好。”徐尚书心底挺欣赏孟庭,觉得他颇有几分才华,只是这些年孟庭的心思越来越不在朝廷上,比起当官,他甚至更喜欢在画舫鬼混。

“罢了,孟庭对熙郡王也毫无好感,因为当年之耻多有芥蒂,至少也不会投向他们。”

“算了,不提他了,用不上就用不上吧。”四皇子对孟庭并无执念,又说道,“倒是和棠那边你盯着一些,父皇喜欢他。”

和棠的美人图如今整一个大周都是出名的,当年苏凤章也曾经以画技扬名,但几年过去倒是被其他的风头盖过去了。

皇帝喜欢美人,更加喜欢美人图,相比起能力出色实干精明的苏凤章,他召见和棠的次数反倒是更多一些,甚至还曾经将他留宿宫中,这些年看下来也只有当年的方之问有这种待遇,虽说和棠官职不高,但四皇子等人却不敢小瞧了他,而他偏偏还是苏凤章的好友。

徐尚书自然不会放过和棠这般的人物,两人又密语了一些事情才匆匆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