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争的全面爆发(第4/9页)

现在朝鲜战争爆发了,杜鲁门认为朝鲜战争是共产主义在全世界扩张与蔓延的其中一步,是共产主义全球威胁的一部分。

专机于当晚飞抵华盛顿,杜鲁门乘车驶往布莱尔大厦—总统临时官邸。布莱尔大厦是一座供贵宾下榻的豪华饭店,位于白宫以西的街区。

在一间宽敞的餐厅里,杜鲁门与军政要员们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红木餐桌旁举行高级会议。参加会议的军方代表有国防部长约翰逊、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海军部长弗朗西斯·马修斯、空军部长托马斯·芬勒特、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和海军作战部长福莱斯尔·谢尔曼,国务院方面有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副国务卿詹姆斯·韦布、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和约翰·希克森。

杜鲁门清了清嗓门,激动地说:“朝鲜出现了危机……对于如何处理好这次危机,我还没有想好,愿意听听大家对局势的见解。”

艾奇逊接过话题,十分忧虑地说:“北朝鲜的入侵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形势令人十分担忧……”

接着,艾奇逊报告了朝鲜情况,并宣读了国务院在昨天晚上收到的美国驻大韩民国大使穆乔发回的第一个报告:

“根据报告,北朝鲜的军队今天清晨已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开始行动的时间大约在上午4时。瓮津遭受北朝鲜炮火的轰击。6时左右,北朝鲜的步兵开始在瓮津、开城和春川等地区越过三八线;据称水陆两栖部队已在东海岸江陵登陆。开城据说已在上午9点陷落,北朝鲜大约有10辆坦克参加这次战斗。……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这次进攻的方式看来,这似乎是对大韩民国的一场全面攻击。”

艾奇逊还汇报了当天与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讨论的情况,并提出了三项建议:

“一、授权麦克阿瑟向朝鲜人运送军援计划以外的武器和其他装备。二、动用空军掩护美国妇女和儿童撤退,对企图阻挠撤退的一切北朝鲜飞机和坦克还击。三、命令第7舰队从菲律宾向北移动,以阻止中国共产党进攻台湾,同时劝阻国民党不要采取任何针对大陆的行动。”

这位号称“冷战斗士”的国务卿特别强调:“台湾的前途将由联合国决定。”

杜鲁门赞赏地点点头,补充说:“或者由对日和约来决定。”

“我基本同意国务卿的建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发言说:“喷气式战斗机在朝鲜上空飞行可以产生鼓舞士气的巨大效果。”

会议还讨论了派美国地面部队入朝支援南朝鲜的可能性。杜鲁门在征求军政要员的意见后批准了一系列命令,其中包括命令驻远东的空、海军支援南朝鲜作战。

6月26日,星期一,杜鲁门接见了大韩民国驻美国大使。南朝鲜大使向杜鲁门递交了李承晚从汉城发来的一封电报。

杜鲁门接过电报,匆匆地看着电文,电文写道:“从6月25日清晨起,北朝鲜的共产党军队便开始向南部进行武装侵略。阁下和美国国会当已知道,我国人民预见到会有像今天这样的事件,为了成为东方的民主堡垒,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力量。我们再一次感谢您在使我们获得解放和建立我们的民国时所给予的必不可少的援助。在我们面临这一民族危机并进行英勇战斗的时候,我们谨向您发出呼吁,请求您更多地给予我们支持,同时给予我们有效和及时的援助,以便制止这种破坏世界和平的行动。”

“请大使先生转告贵国总统,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派军队支援大韩民国作战。”杜鲁门放下电报,把桌上的大型地球仪转了一下,指着朝鲜说:“这是远东的希腊。”

当日晚,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再次召开会议。

艾奇逊建议:应加强军事行动,命令海、空军部队向三八线以南的南朝鲜军队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援,明确命令第7舰队阻止共产党对台湾的进攻。艾奇逊的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同意。

杜鲁门兴奋地补充说:“五年来我一直努力防止出现朝鲜危机,现在这种情况既然出现,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支援朝鲜。”

第二天中午,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已命令海、空军部队“掩护和支持”南朝鲜军,已命令第7舰队“阻止对福摩萨(台湾)的任何攻击”。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的和平解决或联合国的审议。

同日,在纽约成功湖的联合国总部,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建议联合国成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制止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所必需的援助”的“紧急制裁案”。美国的侵朝战争从此披上了联合国的外衣。

3 美军赴朝参战

麦克阿瑟保证:“请放心,美军会有办法顶住北朝鲜的进攻。”

在日本首都东京繁华的街区,美国驻东京大使馆格外醒目。这里也是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的私人官邸。麦克阿瑟接到海、空军支援南朝鲜作战的命令是在东京时间6月27日。他立即向远东海、空军发布作战训令。

麦克阿瑟在训令中责成远东空军,攻击和摧毁集结在三八线以南的一切北朝鲜军密集的部队、坦克、大炮、补给部队和其他军事目标;阻止对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军队的增援;继续执行掩护朝鲜撤退人员和往朝鲜输送补给品的任务。

下达训令后,麦克阿瑟扬扬得意地说:“远东空军部队在以后的36小时里要动用一切可供支配的手段,狠揍北朝鲜人。”

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叱咤风云的名将终于盼到大显身手的机会了。尽管已届70岁高龄,麦克阿瑟仍然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这得益于他养成了长期锻炼的习惯。

麦克阿瑟出身于行伍世家,其父阿瑟·麦克阿瑟曾参加1898年的美菲战争,后为菲律宾军事总督。麦克阿瑟从小习武,小学毕业后便进入西得克萨斯军校中学,后考入著名的西点军校,他的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25年来最高的。麦克阿瑟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后任西点军校校长,后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曾指挥西南太平洋地区武装力量,运用“跳蛙战术”逐个攻占了太平洋许多重要的岛屿。麦克阿瑟因此蜚声军界,被称为组织登陆作战的现代帅才。1945年9月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后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

麦克阿瑟具有军事冒险的天性。他的主要兴趣是要把共产党赶出中国,并把蒋介石重新安置在这片土地上。像他之前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一样,他倾向于把朝鲜当作通往中国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