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汉城面临第二次危机”(第2/6页)

“参联会”第一次限制了“联合国军”的推进,在未经得到事先许可的情况下,李奇微不得超越“堪萨斯—怀俄明线”(“堪萨斯线”即西起汉江口,沿临津江,再经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至襄阳一线)。最初的经始线进行大规模推进。但参联会给了李奇微一些限制较小的行动指挥权。他在该线以北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实施一些有限作战行动,包括两栖作战和空中作战,以造成敌军的不平衡态势并保持与敌军的接触,或者是达到保证所属部队安全的目的。

大邱第8集团军司令部。范佛里特走马上任,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第二次世界大战造就了美国一大批军人,使这些军人在二战中脱颖而出,叱咤风云。范佛里特虽然在二战中不像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雷、麦克阿瑟那样名声远扬,但也屡立战功,平步高升。当战争再次需要他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决计要干得有声有色。

第8集团军原定的作战计划是,万不得已就再后退到北纬37度线阵地,并且再次以同前次大体一样的方法转入攻势。就是说,要把这次攻势看成新年攻势的再现,再次利用中朝军队可能暴露的攻势的顶点实施反击,而且要多次反复,直到中朝军队的战斗力完全消耗尽为止。范佛里特开始重新考虑这一计划。

他考虑到有两点值得担心:一是放弃汉城在战术上非常正确,但如此轻率地对待一个国家的首都是否合适呢?二是把好容易才得到加强的汉城地区的补给设施再次向后撤退,会使战斗力暂时出现空白点,而且反复地后退和反击会使部队的士气变得沮丧。

如果轻率地放弃汉城,恐怕会严重地影响南朝鲜军队的斗志,进而很可能大大地波及华盛顿正在考虑的停战建议。南朝鲜人民对汉城依依不舍的感情越发加深了,确保这个南朝鲜的象征,将成为南朝鲜军队士气的源泉。如果轻易放弃这个象征,南朝鲜人民就会失去了“保卫什么”的信念,弄得不好会降低他们的士气。而且,中朝军队很可能由于轻易夺回汉城,士气大振,不会那么容易同意停战。

如果确保汉城,就能使部队官兵树立防御信心。因此,范佛里特对原计划做了部分修改,决定在既定战略的范围内,努力确保汉城,并且从第9军抽出第1骑兵师作为军的预备队,随时参加汉城的防御作战。

范佛里特在接到李奇微明确限制他所属师推进的指示的当天,就向李奇微报告了他的计划:计划在4月21日开始向“怀俄明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推进。他请示李奇微批准他从4月23日开始对东边一个次要的有限目标发起进攻,以便夺占从杨口到松岘里的所谓“亚拉巴马线”,以确保杆城—麟蹄路的安全。

在东京的李奇微确实佩服范佛里特的魄力,才上任几天就敢于发起进攻。因为还没有得到华盛顿新的指示,李奇微当即批准了范佛里特防卫杆城—麟蹄路安全的计划,但对“亚拉巴马线”做了一些修改,该线经过标定后的位置比范佛里特提出的在东、西方向上都做了进一步延伸。夺占这条线将给三八线以北的第8集团军前沿东部地域造成有利态势。李奇微命令说:不要让敌大部队迂回通过,各军内部及各军相互之间务必组织好横向协同。

4月19日,美军第1军和第9军控制了“犹他线”,范佛里特下达命令,准备向“怀俄明线”进攻。

4月21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怀俄明线”展开进攻。

2 第五次战役

一名战士突然跳起来嚷道:“咦,真怪!怎么他们帽子上有两个帽徽呢?”

3月底,当“联合国军”向三八线逼近时,彭德怀考虑敌人会趁我军疲劳,再次越过三八线吗?还是在三八线暂停,待阵地巩固后再北进?我军的反击以何时最有利?

这时,志愿军司令部从各方面得到情报,美国已从国内增兵朝鲜,并有两个师运到日本。南朝鲜军新组建的3个师正在日本组编训练。美军为了配合正面进攻,很可能要重演仁川登陆、截断进至洛东江的朝鲜人民军的故技。美军可能企图首先从朝鲜东海岸元山一带登陆,从侧后向志愿军东线部队进攻,尔后从西海岸镇南浦一带登陆,东西对进,截断朝鲜蜂腰(即安州到元山一线),企图与正面之敌夹击志愿军。

根据对以上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判断,彭德怀开始考虑对敌进行大规模反击,即进行第五次战役。

一天下午,彭德怀召集邓华、洪学智、解方、杜平,商讨第五次战役的作战方案。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彭德怀坐在一旁细心地听着,见争论激烈时偶尔一笑。

“我觉得敌人会再次越过三八线北进,而且正准备从海上登陆配合,逼我两面作战,那对我军是很不利的。”彭德怀等大家都发言完后,说:“我军必须在敌人很疲劳,伤亡还未补充,部队不甚充实,且后备部队尚未到来之前,进行反击。我军反击时机以现在为最好。但现在我第二番入朝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可考虑5月上旬开始反击。若再推迟,待敌人登陆和增援来后再打,可能增加我军的困难。”

邓华、洪学智、解方、杜平都同意彭德怀的看法,决定召开中共志愿军党委第5次扩大会议。

4月6日,在金化郡上甘岭,彭德怀主持志愿军党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以及有关军首长。

彭德怀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战争指导方针,总结了前4次战役的经验,提出了实施第五次战役的方针和部署。他说:

“现在敌人在朝鲜前线的兵力为14个师、3个旅,共24万人左右。另有南朝鲜军第2、第8、第11师共3万多人,分布在春阳、大邱、大田、马山等地。敌人在四五月份可能获得后备兵力不下12万人。从各方面情报及种种迹象判断,敌军进占三八线以后还要继续北进,而且很可能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对我造成极大威胁。我们必须在4月20日左右,至迟5月上旬,举行战役反击,消灭敌人几个师,粉碎敌人的计划,夺回主动权。在打法上,由于敌人这次兵力比较靠拢,战役纵深不大,我军必须实行战役分割和战术分割相结合,从金化至加平线劈开一个缺口,将敌人东西割裂,然后各个包围歼灭之。”

彭德怀于4月10日把他的设想和部署电告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4月13日,毛泽东回电表示:“(一)完全同意你的预定部署,望依情况坚决执行之。(二)为防敌从元山登陆,似须以四十二军主力位于元山城内及其附近,确保元山,请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