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无法挽回面子的“摊牌”(第4/8页)

这天晚上,营参谋长带着参谋、步话机员和黄继光,伏在离前沿很近的地方指挥战斗,担任反击任务的第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攻击,步话机员每5分钟与6连联系一次。10分钟后,6连突进到0号阵地的半山腰了,战斗进展十分顺利。

突然,步话机员报告:山顶上发现敌人一个火力点,里面有3挺重机枪和4挺轻机枪疯狂地扫射着,6连前进受阻。

参谋长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马上严肃起来,他立即向6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一定要炸掉敌火力点!

第6连立即组织人员爆破敌火力点,但由于敌火力太猛烈,几次爆破都失败了。上级要求6连在天亮前攻下0号阵地,现在只剩下40分钟了。情况十分紧急,可是谁能完成这个爆破任务呢?参谋长在焦急地思考着。

“一定要打掉敌人的疯狂气焰!”站在参谋长身边的黄继光这样想着。他掏出了自己在战斗前写的决心书和妈妈的来信,决心书上是这样写的:“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妈妈在来信中问他:“立了多大功,杀了多少敌人?”

黄继光把决心书和信一块递给营参谋长说:“让我去吧!首长。”参谋长望望他,点了点头,随即组织了两个爆破组,一个爆破组暂编为第6连第6班,任命黄继光为班长。

黄继光兴奋地对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们的胜利消息吧!”说完,他拿起手雷,就和参谋长另外派去的两名战士吴三羊、萧登良一起向前冲去。

随着照明弹一明一暗的间隙,他们巧妙地前进着。正前面,敌人火力点正喷射着火焰。当他们冲到离敌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敌人发现了他们。无数照明弹升向天空,敌火力点的机枪向他们疯狂地扫射着,吴三羊不幸牺牲,萧登良身负重伤。

黄继光也受了伤,他的左臂被打穿了两个洞。同来的两位战友一死一伤,已经无法完成任务了,爆破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此时,离上级规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黄继光咬紧牙关,忍着伤痛,艰难地向前爬行。

“看,小黄在爬!”参谋长喊了一声,人们看到山坡上一个小黑影在移动着。

敌人的机枪向这个黑影扫射,可就是捉不住这个黑影。黄继光仍然继续爬着。

照明弹在天空一闪一闪地亮着,参谋长看见黄继光离敌火力点不到10米了。战友们都瞪大眼睛盯着黄继光,等他炸掉火力点,马上冲上阵地消灭敌人。

黄继光突然一下子站了起来,右手高高举起手雷,这在这一瞬间,敌人的一梭子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

参谋长十分焦急。他看看表,离天亮只有20分钟了,部队还在山坡上被敌人的火力阻拦着,敌人的机枪还在发疯;吴三羊、萧登良、黄继光都一个一个地倒下去了。

这时,黄继光苏醒过来,他吃力地把手雷向敌火力点扔去。

“轰”的一声,手雷在离敌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敌人的机枪哑巴了。可是黄继光也无力地倒下了。

参谋长高声下达命令:“快!迅速前进!”

一声令下,反击部队箭一般地发起了冲锋。可是,冲锋刚一开始,敌人的机枪又吼叫起来,部队又被压在山坡上。

阵地上的战士纷纷请战,请求炸掉敌火力点。照明弹将阵地照得像白昼一般。人们看到黄继光艰难地抬起头来,黄继光似乎看了一下敌火力点里正在发射的机枪。他的身上一件武器都没有了,但仍艰难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突然,黄继光站了起来,伸开臂膀,向敌人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正在喷着火舌的机枪口……

就在这一刹那,担任攻击任务的同志们的心都猛烈地跳动起来,随着一声“冲啊”的命令,战士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满怀仇恨的怒火向敌人冲去,一场激战之后,守敌1200多人全部被歼。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黄继光所在部队在追赠他“模范团员”的荣誉称号的同时,根据他的遗志,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颁发政令,追赠黄继光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在朝鲜的五圣山,屹立着一块青灰色的石壁。石壁上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官兵们镌刻下自己战友的英雄名字。第一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同志以身殉国永垂不朽!”在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里,安葬着祖国和人民光荣的儿子—黄继光。

4 坑道战阶段

占领表面阵地的美国兵,脚踩的是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

道德洞指挥所,秦基伟的双眼充满了血丝,7天来他几乎没有合过眼,前方的激战牵动着他的心。秦基伟在日记中对几天来的战斗做了如下描述:

守卫在这个阵地上的英雄们,是我45师135团9连、1连。参加这个战斗的有135团、134团、133团全部。在几天苦战中,我们45师发扬了高度的艰苦顽强和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完全依照我在全师所号召的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顽强性,许多的连队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几个人至十余人,他们仍坚持战斗,有的连队战斗员全部伤亡,干部不下阵地,重伤不叫苦,舍身炸地堡,舍身堵敌人机枪眼,掩护部队冲锋,夺取阵地,自动反击,前仆后继,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是说不完,写不尽的……

七天七夜的鏖战,双方在这两块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小小山头上,共投入了上万的兵力。敌人有时一天竟发射30万发炮弹,飞机投弹500余枚,阵地表面工事几乎全被摧毁。志愿军依托坚固的坑道工事,坚决与敌人反复争夺,杀伤敌7000余人。志愿军亦有3200人的伤亡。

经过反复思考,秦基伟决定调整部署,暂停反击。于是,他接通了与志愿军司令部的电话。

“这种拉锯式的反复争夺,已进行7昼夜了,表面阵地失而复得,多次易手,战斗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我的意见是:暂停反击,前沿部队转入坑道,以小分队活动和敌人周旋,把敌人抓住,牵住他的牛鼻子。同时争取时间,调整部署,补充人员和弹药、器材,投入新的部队,为进行最后粉碎敌人进攻、恢复全部阵地的决定性反击做准备,创造条件。”秦基伟请示邓华说。

“你们的意见是正确的。”邓华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指示说:“目前敌人成营成团地向我阵地冲击,这是敌人用兵上的错误,是我歼灭敌人的良好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大量消灭敌人,继续坚持斗争下去,可置敌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