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朝的更替(第2/4页)

新兴的萨曼王朝统治长达120多年,疆域包括阿富汗、河中地区和波斯大部。早在893年,萨曼王朝即大举发兵中亚,进攻突厥人的喀拉汗王朝。彼时萨曼王朝兵锋正盛,连续击溃突厥军队,相继攻克苏坎特、怛罗斯等城市,占据费尔干纳,迫使喀拉汗王朝将都城迁至喀什噶尔,这一事件的意义十分深远,它标志着中亚伊斯兰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开启了突厥语族伊斯兰化序幕。极盛时期,北方的塔什干,东北方的费尔干纳,西南方的赖伊(即今伊朗首都德黑兰),都在萨曼王朝的统治之下,王朝的实际影响远至喀什噶尔。随着萨曼王朝的征服,伊斯兰教在河中地区和费尔干纳北部得到广泛传播,大量原本信奉萨满教与拜火教的突厥部落改奉伊斯兰教,中亚伊斯兰化在此期间完成。

萨曼王朝不仅崇尚征服和武功,同样崇尚文化。这个王朝的所有君主都致力于波斯民族的历史与艺术发展。萨曼王朝的都城布哈拉成为学术与文化的中心,昌盛程度足以与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相媲美。布哈拉兴建的宫殿富丽堂皇,是萨曼王朝的建筑珍品;规模宏大的皇家图书馆藏书丰富,收藏有《古兰经》珍本和各学科的手抄本,堪称学术宝藏。时人言,图书馆中收藏着“大多数人连书名也不知道的许多书籍,还有许多过去没有见到过,以后也未见到的其他书籍”。撒马尔罕兴建的大清真寺、伊斯兰经学院和天文台,亦是文化高度发展的象征。

萨曼王朝大力奖掖学术,招贤纳士。各方学者云集一度在布哈拉的宫廷,在那里求学、研究和著述。闻名于世的医学家兼哲学家拉齐、伊本·西拿(阿维森纳)、博学家比鲁尼、诗人菲尔多西、诗人鲁达基、历史学家巴勒阿米、艾布·苏莱曼等人均在萨曼王朝的庇护下从事过学术活动。比如著名的伊本·西拿,身具“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据说试图将彼时的一切学问加以系统化。他既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又以一位伟大的医学家而著称,另外还是一位诗人;他的《医典》曾对全世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萨曼王朝赞美波斯文化,自命为波斯语及文学艺术的复兴者。王朝除通行突厥语和阿拉伯语外,还规定波斯文为官方通行文字,大力推广波斯语。诗人鲁达基等用波斯语进行文学创作,将伊斯兰教经典、科学和文学著作翻译成波斯语广泛流传。据说鲁达基最出名的一首诗,是应御从们之请,为劝说纳斯尔从赫拉特返回布哈拉而即席吟成。纳斯尔一听到此诗,深受感动,当即离开御座,跨上执勤御卫的马匹,疾奔布哈拉而去;他如此匆忙,竟顾不得换上马靴。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废除了诸多中古时代的陋习,但是并不彻底,蓄奴就被保留了下来。伊斯兰教对此做出了部分限制,即穆斯林不得奴役穆斯林。因此,古代穆斯林贵族的奴隶往往来自于异族的异教徒。在这个突厥人尚未完全伊斯兰化的时代,突厥人是奴隶的理想来源。由于奴隶贸易和战俘,大批突厥人成了奴隶。萨曼王朝在阿姆河各渡口设卡,对奴隶贸易征收税款,还设有固定的奴隶市场,世界各地的商人经丝绸之路云集于此,参与买卖突厥奴隶。经过训练的男性突厥奴隶被称为“古拉姆”,未经训练的称为“班达刚”。萨曼王朝给那些用于军中服役和官府供职的奴隶专门设立了学校,让他们学习。后来,“古拉姆”这个词成为“禁卫军”的代称,突厥人必须依靠军功才能改变自己的奴隶身份。一位成为“古拉姆”的突厥奴隶第一年要以马夫的身份服役,不准骑马,只能穿劣质的衣服;一年后,他可以拥有一匹马和一根鞭子;再过一年,他可以得到一束皮带;又过一年,他能得到一个箭袋和弓盒。以此类推,突厥奴隶一年一年服役,逐渐升职,待遇也会越来越好。到35岁,突厥人才可以被任命为总督。

如此,萨曼王朝渐渐倚重突厥人,突厥人成为禁卫军的最主要兵源;不少突厥人慢慢身居高位,参与萨曼王朝的军政机要。王朝后期,几任国王即位时皆年幼,宫廷实权尽归古拉姆禁卫军的突厥将军掌管,突厥将军成为各省的统治者,形同割据。这时喀拉汗王朝渐渐复兴,屡次击败萨曼王朝军队,重新占领了中亚部分地区。962年,身为突厥人的前古拉姆禁卫军将领、呼罗珊总督阿尔普特金据加兹尼城独立,称雄一方,建立加兹尼王朝。阿尔普特金与他的女婿苏布克提金屡经征战,逐渐占领阿富汗全境。999年,加兹尼王朝与喀拉汗王朝联合出兵,攻占萨曼王国都城首都布哈拉城。末代国王阿卜杜勒·马利克被俘囚禁,后死于狱中;他的国土被加兹尼王朝与喀拉汗王朝瓜分,萨曼王朝从此灭亡。

加兹尼王朝传王统达十六代,历时两百年。苏布克提金的儿子苏尔坦·马赫迈德统治时期(998—1030年),乃是王朝的极盛时期。马赫迈德东征西讨,999年联合喀拉汗王朝军队夹击萨曼王朝,攻陷布哈拉,灭萨曼王朝。接着,马赫迈德与喀拉汗王朝约定以阿姆河为界,平分了萨曼王朝的领土。1006年,喀拉汗王朝军队越过阿姆河,进入巴尔赫平原;正远征印度的马赫迈德回师北上,在巴尔赫平原用披甲战象大败喀拉汗军队,征服了花剌子模。马赫迈德又从波斯西部的布韦希王朝手中夺取赖伊和伊斯法罕,国势达到极盛。马赫迈德曾威胁布韦希王朝:“要派出两千头战象将赖伊的泥土运到加兹尼去。”布韦希王朝的摄政王太后一度回复:“我了解马赫迈德,而且知道他在未衡量一切危险之前,从来不会大动干戈。假如他发动进攻,征服了一位弱女子,这样的战绩有何光荣可言呢?假如他被打退了,他将遗臭万年,直到世界末日。”果然,马赫迈德直到1029年才进攻赖伊,攻占赖伊、伊斯法罕等省。

加兹尼王朝的领土包括中亚与伊朗的各一部分,印度河领域北部。具体来说,加兹尼王朝东起北印度、西至波斯西北部、北达阿姆河与咸海、南迄锡斯坦,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加兹尼王朝成为当时亚洲疆域最大的王朝,也是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以来版图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后来,马赫迈德开始使用“苏丹”这一称号,这是伊斯兰国家第一次使用“苏丹”作为君主的称号。

战争的间隙,马赫迈德还大力支持文化艺术事业。他以科学和艺术的保护人自居,用大量金钱修筑科学殿堂,邀请科学家和艺术家前来,还喜欢与学者们一起讨论学术问题。许多萨曼王朝庇护过的学者,在马赫迈德的庇护下继续从事研究和创作,如博学家比鲁尼兼数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和梵文学家的身份于一身,仅著作的目录就达60多页,其人被称作“知识的海洋”。诗人菲尔多西用11年时间完成了著名的史诗《列王传》献给马赫迈德。尽管其中多有处马赫迈德歌功颂德,却并未得到应有的报酬。此时的菲尔多西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他自感遭到羞辱,极为恼怒。气愤之余,他就在澡堂里将马赫迈德给自己的赏银分给了澡堂茶役和卖果子露的小贩,然后写了一首精彩的讽刺诗作为这部不朽之作的序诗,据说足以抵消掉对马赫迈德的歌颂。多年后,马赫迈德为补偿自己的过失,派人送去6万金币和绶带,却正赶上诗人的葬礼;当驮运金币的大批骆驼进入城门时,菲尔多西的遗体正从这座城门出去安葬。诗人的女儿骄傲地拒绝了这笔奖赏。马赫迈德的宫廷中最有影响的是桂冠诗人——阿富汗巴尔赫人温苏里,他也是一位哲学家。马赫迈德对他极为尊崇,给他王子般的生活,据说有400个童仆为他服务,宫廷中几百位诗人和学者都尊他为领袖和大师。宫廷中还有著名的苏菲派诗人阿卜杜拉·安萨里,被称为“皮尔·伊·赫拉特”(意即“赫拉特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