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时事如棋局局新

九一八事变后,围绕未来战局如何发展,日本军方内部曾产生两种不同的意见,即“南进派”和“北进派”。

“南进派”主张抓紧时机向南发展,先占领中国海岸线,进而控制南洋诸岛屿。七七事变以及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可以说正合了此辈的心意。

与“南进派”重视南方不同,“北进派”更关注北方。这一派认为苏联才是真正的肘腋之患,所以应该趁苏联国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早点发动进攻,这样才能保证伪满这一“帝国生命线”的安全和稳定。

作为对苏联的两次较大规模的武力试探,张鼓峰和诺蒙坎两役着实吊足了“北进派”的胃口。可是正所谓“人有百巧,天有千变”,两次战役都输了,而且输得一个比一个惨。尤其是诺蒙坎战役,关东军主力居然被老毛子揍得满地找牙,都不知道该找谁说理去。

原来苏联的国力不是还不够强大,而是已经很强大。苏联红军也决非当年的俄军可比,若是贸贸然上去找碴儿,那就是老鼠钻进猫儿的窝——完全不顾死活了。

诺蒙坎战役期间,关东军司令部正以“北边振兴计划”为名,在中苏边境的八个省(按当时的区域划分)内大兴土木,扩建军事设施。经历这次战役后,他们开始意识到光是加强战备还不济事,最重要的是得扩充兵力。

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广义上,“朝鲜军”的两个师团也可以被看成是关东军的一部分,不过事实上,关东军的直辖师团只有第七师团、第二十三师团。在诺蒙坎战役中,参谋本部曾想把第五师团调拨给关东军,但关东军司令部死要面子,硬是给拒绝了,结果到兵力不足时,只得从国境守备队里临时抽调。事后,这便被他们视为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而言之,关东军的这帮人并不认为在诺蒙坎打不过苏军,是因为技战术或者武器、情报、后勤等环节出了问题。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兵不够多,才让老毛子钻了空子。

可是扩军并不容易。七七事变之初,陆军大臣杉山元曾信誓旦旦地向天皇裕仁保证,说两个月就可以结束侵华战事,但事与愿违,战事持续两年也没能看到头。关内侵华日军由此深陷泥潭,这个时候如果要把部队抽出来给关东军,必须得有一个能说服得了人的理由才行。

理由是什么,难道是诺蒙坎战役末期,关东军那忙忙如漏网之鱼,急急似脱扣之兔的窘迫之态?

说出来都嫌丢人,还是不说吧。正好这个时候,日苏关系又出现了缓和迹象,关东军的扩军计划更加难以启齿。

想当初,日本一心想和德国军事结盟,不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德国反而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曾是诺蒙坎战役期间,最令日本人大跌眼镜且痛心不已的一件事。

可也正是在德苏缔约之后,苏联对日本表现出了很不一样的姿态。别的不论,单是苏军在诺蒙坎战役中手下留情,网开一面的做法,就已经够让人浮想联翩了。

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德苏缔约,并不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真正的信任关系,更多的只是相互利用。斯大林要暂时蛰伏,等待捞下面一票,所以既不想与德国为敌,也不打算跟日本对耗。至于希特勒,在不相信日本有力量抗衡苏联的情况下,表面上与苏联交好,则可以让他在东方获得安全保障,从而全力对付西欧诸国。

果不其然,在解除对苏联的后顾之忧后,希特勒随即在西方展开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闪电战。1939年9月,就在诺蒙坎战役即将收官之际,德国突然攻下波兰,英法不得不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搞定了波兰,德国就像一只既狡黠又凶残的猛兽,先是静伏片刻,接着再次一跃而上,并很快席卷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各国,所取得的战绩远远超过了预订计划和外界的想象。

当占有绝对优势的德国陆军磨刀霍霍,盘踞于英伦三岛对岸时,他们要实现占领英国本土的目标,看起来也不过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希特勒向全世界宣布:“最后的胜利属于德国!”

德军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波兰。这是波兰战役中正在向前推进的德军坦克部队。

知道德军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日本人在震惊和羡慕之余,忽然担心起来:如果最后胜利真的属于德国,那么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地怎么办?荷兰、法国的殖民地一旦落到德国手里,又该如何处置?

这些东方殖民地当然还在英、荷、法的实际控制之下,可是在日本人想来,既然荷、法已经完蛋,英国注定要完蛋,那么接盘的就应该是他们日本,而不是德国。

其实这时的德国自己也没有完胜英国的信心,正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之中,更不可能分出力量到东南亚来攻城略地。过去,希特勒的确瞧不上日本的军事实力,然而现在这种局面,却是谁上来搭把手都是好的。再退一步说,日军总不至于比意大利的军队更不济吧?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主动告诉原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英帝国的崩溃已经指日可待,日本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面对“南进”的诱惑以及德国抛来的橄榄枝,当政的米内内阁最初并不为之所动。已调任日本驻英大使的重光葵认为,德国虽然在欧洲大陆保持着优势,但英国却在海上占有优势,且在空中防卫上也有充分准备,这使英国起码能够在对德作战中保持不败地位。

更重要的是,英美两国不论在精神还是利害关系上都步调一致,某种程度上,英国的灭亡就意味着美国的灭亡,所以美国绝不会见危不救。一旦英国得到美国的援助,英国还将由不败地位转向胜利地位。

重光葵的意见在米内内阁内部产生了很大共鸣,然而悲哀的是,在昭和时代的日本,能够有能力左右一切的从来都是军部,而军部根本就不睬这一套。

在“南进派”的推动下,日本军部决定从速和德、意缔结同盟,并开始以一致的态度对米内内阁施加压力直至促其垮台。

在昭和时代,倒阁并不困难,只要军部翻脸即可。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的:参谋次长泽田茂找到陆相畑俊六,向他出示了“总长宫殿下”(即参谋总长载仁亲王)盖的印章,告诉他要如何如何。然后畑俊六向内阁提出辞职,但不答应推荐继任陆相。

没有陆相,内阁就组不起来,米内内阁被迫总辞职。得到军部拥护的近卫内阁随后热闹登场,这是近卫文麿历史上第二次组阁,所以又被称为第二次近卫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