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万家岭的日军大尉

关于万家岭会战,在日本发现了一些有关资料,显示万家岭之战日军有可能动用了空降部队。

在关西认识一个叫重信崇义的老日本兵(原伊丹小学校校长)。他参军晚,且作战主要在华北,没参加过万家岭作战,但是他的哥哥死在万家岭。

重信崇义的哥哥叫重信直人,当时是日军第六师团通信参谋,陆军大尉军衔,1937年随军到上海作战,1938年10月在万家岭战死。万家岭会战,日军笼统称为“武汉攻略作战”。

我听他说到这件事的时候,感觉可能重信崇义记错了番号,因为第六师团好像没有参加万家岭战役。万家岭战役被歼灭的是日军第一〇六师团,属于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而第六师团当时是在江北作战,属于第二军序列。

重信说没有错,他哥哥的确是第六师团,在江北的,在进攻梅川镇的时候负伤了,送到九江治疗。这一仗中日双方反复争夺,打得十分激烈。重信直人负伤是很奇怪的。他当时在联队的指挥部处理电文,离中国军队相当远,有四五公里,突然一个子弹从天而降,打穿帐篷,正打在他的右边眉毛部位。

估计是哪个中国兵朝天放了一枪,子弹呈抛物线飞到日军后方,就中了彩。我在军训的时候知道解放军的冲锋枪朝天一枪45度角飞到3000米外还有杀伤力(当地部队一枪飞过靶标后面的山体,落到3000米外桥上打倒了一个老农)。国民党军中正式步枪装药比冲锋枪多,打到这么远也不奇怪。

不过因为距离太远,杀伤力不大,所以这个大尉没有被打死,只是眉骨破裂,负了伤,他当时也没离开前线。但此时正是秋天,还很炎热,几天以后伤口发炎,眼睛都睁不开了,只好送到九江就医。

重信大尉到九江以后因为治疗及时,伤口痊愈。他和另外一些负伤军官准备归队的时候,已经上了卡车,忽然接到宪兵来通知——他们不归队了,直接紧急投入江南万家岭方向增援第一〇六师团。这个师团是“特设”,也就是预备役师团,战斗力比较弱,此时正面临“全灭”的悲惨处境。

从其他部队“拦截”负伤归队军官参战,可见日军兵力之捉襟见肘和形势的严峻。

后来……后来这个大尉就给打死在万家岭了。

前面他负伤的内容是家信中写的,到万家岭他的死则是战后重信的战友去他家访问才知道的。

他的战友讲,重信直人并不是被中国人打死的,他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投入战斗。跳伞之后,因为没有受过充分的跳伞训练,这个大尉落到了一个池塘里,又被绳子缠住,活活淹死了。

他的这个战友也是第六师团的,同时投入万家岭作战,战斗中被中国军队的子弹把半嘴牙打碎了。

对这段叙述,我感到有令人惊讶的地方,就是日军是否在万家岭投入了伞兵部队?根据日军记载,日军正式的伞兵作战是从珍珠港事变后,夺取荷印油田开始的。那么,万家岭作战中,日军是不是赶鸭子上架,抓了一批官兵就跳伞了呢?日军当时运输机并不多,这样的跳伞增援杯水车薪,对一〇六师团会有多大的效果呢?用装甲部队增援是不是效率更高?

日军登机空降

经过对当时史料的研读,这次作战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日军在万家岭空投的并非伞兵部队,而是军官。由于日军在万家岭一战中,连队级的军官伤亡过大,导致指挥不畅。加之万家岭日军处于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因此只能用空投的办法来对损失的军官加以补充。日军的运输机数量虽少,但是用来空投军官应该是足够的。军官毕竟不是士兵,需要很大一个数量。日军空投的虽然是军事素质很高的军官。但是他们并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空降作战训练,是外行。因此,像上文所说被淹死的情况出现就不奇怪了。

日军伞兵

日军空降作战水平低劣,在夺取荷印油田的初战中即损失惨重。日军正规空降兵部队的空降作战水准尚且如此低下,就更不要说万家岭一战中被空投的日军军官了。实际上,很多军官被直接空投到了中国军队的阵地上。最后真正对一〇六师团起到增援作用的,保守估计也是不会过半。日军空降军官是为了补充损失的军官,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〇六师团的位置,行使自己的指挥权。这些军官当然不会像空降兵一样直接对中国军队进行打击。

至于为何空降而不使用装甲部队增援。我推测的原因,万家岭是山地,地名有个岭字嘛。而众所周知的,装甲部队在山区可是吃不开的。

无论如何,这支临时的“伞兵部队”,在抗战史上,还是日军釆用空降作战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