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被视为日本战史权威资料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载,日伪军在清丰之战中,共出动了约五千二百名作战人员,而战后收容的,不过三四十人而已。如此算来,日伪军此战损失(包括伤亡、溃散、被俘)足有五千,损失率超过99%。

这一仗,打得也太狠了点儿吧?

是土八路算错了账,还是皇军被打昏了头?

让我们来看看日本战史中对这一仗是怎么写的吧——日军称此战为“清丰事件”。

5月29日,清丰事件发生。这是在日军警备系统调整过程中发生的悲剧之一。根据幸存者的回忆,这一事件的概要大体如下:
河北省翼南道的清丰县以北,是独立混成第1旅团(小松崎力雄少将)的防区,濮阳县以南则为第35师团的防区。当时,由于此处位于与山东省的交界地区,中国共产党的部队在这里的农村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并逐渐发展起来,势力不断增强。大名、成安县是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南乐、清丰、内黄、观城、朝城县则划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濮阳县属第四军分区。独立混成旅团采取新的警备方针,5月中开始重新布防,要点在于逐次将分散部署的小部队集中起来设防。这样,不通铁道的清丰县由于孤立被决定放弃。(所谓新的警备方针,即以中国军警[即伪军——萨注]代替日军负责治安良好地区的警备任务)
对此,在支那事变[即抗日战争——萨注]爆发以来,一直在当地从事部署宣抚班、建立县政权、培植新民会等进行努力的各县联络官颇有一些人很不赞成。这是因为,这样将造成坐视有友好关系的中国人[即汉奸——萨注]被消灭的局面,会给中国方面造成重大的心理影响。这不仅是军事上,而且是政治上的败退。为此,川本道联络官努力说服邯郸的陆军联络部部长加藤次郎大佐,决定由中国方面的保安队[指伪军——萨注]单独完成夺回清丰县并据守的任务。于是,在各县联络官的指导下,从各县保安队选拔精兵(主力来自清丰、大名、南乐的保安队),组成了总兵力四千八百人的冀南剿共保安联军,5月23日向清丰县发动进攻,轻易地夺回了这座县城。

到此为止,日伪军的进展颇为顺利。不过,其中颇为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

首先,需要对当地日占区的敌方军政组织作一说明。

在华北日占区,日军控制地方通过三层力量。

第一层是日军部队,这是日占区敌军的主力,例如上面提到的日军独混第1旅团和第35师团。他们的战斗力比较强,是敌占区的防守骨干兵力和机动兵团。但是,日军作为军事部队,无法完成对地方的掠夺,不得不依靠组织伪政权来实施。同时,抗战后期,华北抗日武装日益发展,而日军总兵力有限——连高度近视眼和轻度痴呆都送上战场了,从本土再调兵来不可能,只好靠发展伪军担任守备任务。这些伪军名义上也是在伪政权属下的。例如,文中提到的冀南道,就是汪伪政权在冀南14县设立的伪政权,最高官员为驻邯郸的道尹(就是那个在清丰被抓的倒霉蛋薛兴甫),以下13个县则有县长,均为汪精卫伪政权任命的官员。冀南道所属伪军主要为警备队,即文中提到的保安队。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刘熙明在《伪军——强权竞逐下的卒子》一书中,称冀南伪军有不少是当地红枪会等地方武装收编而成。不过,从日方史料看,除了这些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地方武装以外,邯郸道道尹有一支直属的精锐教导队。这支教导队由日军军官指挥,由两个步兵连和一个机炮连组成,骨干均为效忠于日军的朝鲜籍士官与伪满军校毕业生。这支部队也在清丰之战中被歼灭。

不过,所谓伪军和伪政权,由于毕竟是中国人组成,除了少数铁杆以外,对日军的忠诚度极为可疑。即便是肯认贼作父的汉奸,其人品也决定了他们在日军战事不利时必然跑得比日军快。事实上1943年以后华北伪军和警察士气普遍低落,通八路或通重庆根本不是新闻。比如黄敬在1943年11月《对敌斗争报告》中提到“五分区某城伪军五百,关系即占二百……”国民党的档案材料中也称,冀中高阳一带日占区“各村派往敌碉堡及敌据点之联络员皆为奸党[国民党档案中对共产党的称呼]村级地下党员”。

靠这种伪政权来帮助日军统治地方,那冈村宁次中将近乎拿自己脑袋开玩笑。

所以,在日军和伪政权之间,还有一层,就是派驻伪政权的日本联络官和宣抚班等日方行政人员。这些联络官们,表面上是顾问的职务,实际隶属于日本特务机关,是伪政权的太上皇,他们才是当地真正的行政主官和伪军的控制者。1942年12月,周佛海曾请求日军更换这些联络官,称他们控制着汪伪省县政治、军事、经济的大权,应该由汪伪方面提名或批准。这一要求当然不可能被日方接受。在冀南道,道尹薛兴甫上头的太上皇,就是道联络官川本。那个精锐的教导队,一方面是薛道尹名义上的卫队,一方面是川本控制薛的直属部队。而以下各县,每个县还各有一个县级联络官。

这些联络官由于隶属关系的原因,与日本驻军一军一政,并不互相统属。协调他们的机构,就是加藤次郎大佐主持的邯郸陆军联络部。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日方战史中自欺欺人的一面。从文中可以看到,日军撤离清丰县,完全是因为遭到八路军四面压迫的原因。但日方绝不承认,一面说是在八路压迫下放弃,一面又说是为了实行新的警备方针——所谓新的警备方针,即“在治安良好的地区”用伪军代替日军设防。连日军都从清丰给吓跑了,这地方能叫“治安良好”吗?

清丰,这时只能叫“遍地八路”,不但八路主力常来常往,而且县大队建起来了,区中队建起来了,武工队在日伪据点周围“横行”。日军撤离没几天,伪县长张裕元就吓得于1944年5月10日弃城逃往大名。此时这个区域的八路异常活跃,清丰之战的同时,四分区还拿下了邱县县城。

不过,轻易夺回清丰的日伪军政人员此时却是士气大振。

川本指挥伪军攻占清丰后,最初时刻防范八路军的反击。但是,尽管敌军严密设防,八路却似乎毫无战意,一派平安无事。一连数日,日伪军的警戒逐渐松懈下来,觉得八路不过如此。此时,恰值各县日军联络官的例会会期,既然各县的太上皇都在,川本索性把这个本来应该在邯郸开的会搬到清丰来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