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街去抓毛泽东,后果是老年、中年和青年的“毛泽东”充满了司令部(按照胡卓然的考证,应该是第63师团司令部)。但是日本军队很快发现,真的毛泽东此时正在延安举办整风运动呢,忙得不可开交,完全不可能出现在太行山,这种搜查纯粹是一个耗神而毫无结果的麻烦事儿。

不过,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典型形象就是“蛮干”,没有认错的习惯。诺门坎战役前,日本驻苏联武官土居明夫曾经干了一件堪称绝妙的间谍活动。他在从苏联回国途中,沿途统计苏军的军用车辆调动情况,准确地判断出了苏军对中蒙边界增兵的规模。他发现苏军兵力和装备,在诺门坎将对日军构成压倒优势。带着这个宝贵的情报,土居一到伪满就急匆匆去见关东军中著名的“军事天才”辻政信参谋。结果,这位明白人辻政信参谋的回答令人叫绝:这件事你可不要对别人讲啊,不然会被(狂热的军官)砍死的……

土居一吓,就此闭口,本来可能载入史册的一次间谍行动,从经验变成了教训。

除了吓唬土居不要乱讲,关东军的作战计划自然没有任何调整,直到被打得落花流水。

法国谚语说聪明人就是除了愿意说的什么都不说,除了愿意信的什么都不信。

显然,二战的日本陆军中充满了法国聪明人。

所以,虽然明知南辕北辙,但此后日军出去扫荡依然带着三张中国伟人的标准像,也不知道是期望人品爆发还是带习惯了。

不过,慢慢连日本小兵也明白,从被俘的村民里找出一个毛泽东或者朱德来,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事情认真不得,天长日久,也就不再有人把这当回事儿。

不幸的是,你不当回事儿的时候,有人会当回事儿。

这个人就是63师团的一位旅团长大人。

事情发生在一次日军出发扫荡前,少将旅团长(推测是第66旅团少将旅团长下支龙男)前来视察鼓劲的时候。一番慷慨陈词后,可能觉得士兵们还是太松垮,旅团长开始一个个抽查士兵们的出发准备。

一向作风一般的斋藤恐怕难免紧张,还好他这一个小队被抽查到的是另一名新兵。

日军中极重官阶,一个普通小兵面对少将大人什么感觉可想而知。

一番检查,没从这个新兵身上发现什么破绽的旅团长大人忽然心血来潮,问道:“你,司令部下发的照片带在身上吗?”

已经紧张得快休克的小兵赶紧回答:“报告长官,带了!”

“拿来我看。”

日军小兵从内衣口袋里掏出照片,哆哆嗦嗦地递了过去。

严肃的旅团长大人面色稍缓,但拿过来照片一看,脸色就开始先发红后发青,挥舞着照片大声喝问:“这……这是什么?!”

靠近的斋藤邦雄瞟了一眼那张照片,不禁对那个新兵一声哀叹:你小子死定了。

原来,照片上根本不是共产党领袖毛泽东,而是一名丰乳肥臀、神情冶荡的西洋大妞!在制片厂工作多年的斋藤一眼认出,原来是美国女影星狄安娜·德宾(Deanna Durbin)。

显然,这名日军新兵是狄安娜的粉丝,所以,即便出发打仗,依然把她的照片随身收藏。但是,偏巧当时的照片都是一个规格,他同样放在口袋里的毛泽东的照片和狄安娜的照片一般大,仓促之间拿错,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对旅团长大人来说,这个刺激未免太大了。站立的日军们都可以听到他的咆哮:“让你去抓毛樣,你怎么带着毛唐的照片?”

萨的日语有些半吊子,这段文字开始看得我有点儿晕。毛樣也就罢了,这是日语里面“毛先生”的意思,是敬语——这当然不是说日本陆军尊敬中共领导人,而是其将毛泽东这样的目标视为“大物”的意思。

那么,毛唐呢?毛唐是什么意思?

幸好身在日本,找人一番盘问,才明白,日语中的“毛唐”,是个很有意思的词。

原来,古代的日本,对外界认知十分有限,“唐”不仅仅代表中国,而且代表所有的外国——因为日本人很难相信世界上有哪个外国不是唐的属邦,哪怕远到中东都是如此。

中东以外呢?

对不住,那个时代的日本人走不了那么远。

因为分不清毛様和毛唐而挨打的日本兵。

于是,他们把很多和外国有关的词和“唐”联系在一起。

比如,古代日本妓女出国工作,叫做“唐行”——目标当然不仅是中国。

又比如,梅毒是从外国传进来的,于是叫做“唐疮”,这个似乎和中国也关系不大。

自然,“唐人”的含义中也就不仅仅是中国人了,日本民间在明治前把所有的外国人都叫做“唐人”的。

毛唐呢?

哦,想想,那不就是“长毛的老外”这个意思吗?中国人所说“老毛子”是也……

原来日本人眼里狄安娜是长毛的老外!!

斋藤回忆,可惜的是,那张的照片不曾细看。旅团长大人发怒之下一拳打在新兵的面颊上,被打得七荤八素的新兵手一松,狄安娜的照片就被华北的风,吹到山涧里去了。

得,这回,不但毛様肯定抓不着,连毛唐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