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问 金融战与阴谋论(第3/7页)

按照美国人的形象说法,民主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金融权力同样也需要被关进笼子里。金融监管就是这只笼子。但美国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这只笼子现在出了问题。为什么一向号称制度严密的美国金融监管会出现这么大的纰漏?是美国政府疏于监管,还是有意放纵?这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问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美国的银行业监管是很严密的,有一个中国女孩写过一本书,《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12],也加深了中国人对此的印象。可是很少有局外人知道,美联储只监管商业银行,并不监管投资银行。这就使投资银行有很大的空间去自由发挥,说直白些,就是可以用高杠杆化的金融衍生产品去投机敛财。这些投行的暴利让那些商业银行很眼红,于是他们就千方百计利用国会的院外集团去游说,终于在1996年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是美国为防范20世纪20年代经济大萧条重演的最重要的一项法案,其作用就是把美国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不允许银行混业经营,目的就是防范金融风险。而此法一废除,华尔街饕餮全球财富的盛宴就开始了。

1992年,我就开始关注中国的股票,并认识一些地地道道的操盘手,其中还有一些颇具实力的庄家。有一个庄家跟我讲,他手中有7000万,这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很巨量的一笔财富。他说,如果我想打哪只股,只需把7000万轻轻一掂,就能让这只股飘起来。我认识的一些操盘手告诉我,一些更技巧的东西,说每天他和他的老板,都要去仔仔细细商量明天的战术,股价最高摸到多高,最低探到多低,明天有没有“朋友”要进来,比如这只股价是10.2元,“朋友”希望在8.2元的价位上吃2000手,这时候怎么办?告诉“朋友”明天要在开盘前就把单子挂好,明天早上一开盘,这只股就迅速被砸到8.2元,所有人都觉得很惊奇,当时还没有10%涨跌停板限制,砸下来之后就立即成交。如果有人去查他,他可以告诉你,完全是操作失误。那为什么会有人在这里事先等着?回答是我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段、小小的计谋,连策略都算不上,但却是股市中最常见的作弊,这算不算“阴谋”?

由此我想,玩股票,玩金融,西方人已经玩了二三百年,包括近现代已经日臻成熟的金融和证券业,难道他们这些人越玩到后来,越光明正大吗?所有在金融及其衍生领域中玩阴谋的人都只像是中国那些小马仔式的操盘手吗?西方金融界的那些操盘老手们,他们在实战中学习和创造的那些手段、那些本事,在他们成为银行或者证券公司老总的时候,就全都金盆洗手了吗?他们再不准备用任何阴谋的东西,去打击对手吗?或者某一天一个人通过美国政治独特的“旋转门”(3)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的财政部长(如小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保尔森)或者美联储主席的时候,他们就会铅华洗尽不再有技痒难耐的感觉,不想拿这种手段打击其他国家吗?我对此表示怀疑。我相信我的这个设问起码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是成立的。

在《诚信的背后》[13]这本书中,一个美国投行的经纪人用他的亲身经历对我们现身说法。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设计的一个债券模型,一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复杂到什么程度呢?复杂到光是后来计算它的本息,请了6位数学博士来计算,居然能得出四种结果!这么复杂的模型哪个投资人能弄得明白?为什么要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作者向我们透露的秘诀是:为了把投资人的头搞晕。只有先把水搅浑了,鱼才会上钩,所以,我相信看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得出相似的结论:美国的金融衍生产品,除了市场交易部分,凡是在场外和柜台交易的,几乎百分之百都存在欺诈行为或成分!而关于美国的金融监管又是怎样缺失缺位的,书里也透露得非常清楚。按作者的说法,柜台交易的债券大部分是垃圾产品,很少有真正够得上三个A的。这样的垃圾债券如果没有评估机构给出很好的评级,债券的信誉上不去,就不可能卖出好价钱。于是投资银行就必须去活动、游说评估公司。过去,为了保持客观公正,美国的评估公司是不拿钱的,免费对各种产品、各个上市公司进行评估。现在不是这样,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相关机构网开一面,允许三大评估公司收费服务。于是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在拿了申请评估的客户的钱之后,可想而知,评估公司自然就会尽力给客户一个满意的高信用等级。

当一个包装垃圾债券的金融产品被设计出来,过不了关怎么办?这时,拿人手短的评估公司就会给设计者出主意,告诉他怎样拿到最高的等级。在美国,几乎无一例外,凡是与美国政府沾边的债券,其等级无一例外都可以评为最高等级“AAA”,甚至还会外带一个加号。那么,如何让一只垃圾债券也能达到3个A?评估公司会告诉你,用“巧克力蛋糕”法。就是在一只普通蛋糕上,抹上一层巧克力,就可以变成“巧克力蛋糕”加价出售。同样道理,把垃圾债券与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多少沾上点边儿,垃圾债券顿时身价百倍,摇身一变,就成了“巧克力蛋糕”。

任何垃圾债券,只要与美国政府债券捆绑在一起,哪怕只要沾上十分之一的美国债券的光,都立刻会“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债券,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投资人买了多少,而他们在这次美国金融海啸中吃了多少亏,恐怕只有购买者自己心里最清楚。

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为美国场外交易也就是柜台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掩饰,说好话。不知他们是想为华尔街遮掩,还是要为自己的失误遮掩?至于这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对经济有什么好处,对于对冲金融风险起到了什么作用,在美国金融危机后则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但事实却无情地明摆在那里——到今天为止,华尔街搞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几乎没有一种没出现问题。这说明什么?除了说明百分之百的欺诈,百分之百有猫腻,还能有别的答案吗?但所有这一切,仅仅都是华尔街的错,并要由华尔街来负全责吗?这一切与近40年来美国政府的基本国策、美国的全球金融大战略没有关系吗?读一读美国政府智库著名代表人物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4],应不难理解从美元霸权的确立到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一切的源头在哪里。亨廷顿在书中给美国政府出谋划策,提出了16条大战略的建议,其中有关金融的,就占了两条。这两条所强调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美国必须占领全球金融制高点。为什么?因为金融事关美国的国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