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这部书的写作是从第五章“世纪之问:金融战与阴谋论”开始的。起初只是美国金融危机后,我在北大某个经济论坛的一次演讲。后来,又写了“美国人为何而战”。这篇东西是为《中国青年报》写的专稿,发表后出乎我的意料,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居然在国内各大网站点击量过亿。仅凤凰网这样一家中等网站上,点击量居然突破1000万,跟帖12万条。据说,创下了单篇文章点击量的记录。此后,我又陆续写了第六章“重振或衰落:美国战略大调整能否避免颓势”(收入社科院《美国蓝皮书(2012)》)和第一章“帝国前史:老欧洲没落与美国的崛起”(刊发于2014年9月4日的《参考消息》)。其余各章包括序言则是后来专为本书的完整而撰写。

掐指算来,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整整6年时间,但其实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则始于12年前:我与王建、李晓宁、王湘穗以对话体撰写了《新战国时代》一书。在这部书中,我们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是“9·11”是历史性转折事件,由此开始,美国将出现“L”型下滑甚至衰落;二是“币缘政治”(这一命名由王湘穗提出)将成为与“地缘政治”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国际社会的行为模式。比这两个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书中(主要是王建的贡献)指出了美国“产业空心化”后,虚拟经济的不可持续,金融危机将不可避免,并且为期不远。5年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

这次合作唤起了我对经济特别是金融问题的强烈兴趣。我开始把美元与美国的生存方式及美国的国家大战略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作为军人,我希望重新解开美元与战争的关系,美国人为何而战之谜。在这一思考及探究过程中,王建、晓宁、湘穗三位兄长,对我的帮助和启迪甚多,令我深怀感念。

现在,当本书即将付梓之时,我的脑际涌现出了一长串需要感谢者的名单。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朋友“凤凰联动”的张小波先生、宋强先生和汪毓楠编辑,没有他们最初的鼓动,我或许不会开始这本书的写作。我还要感谢人民出版社的侯俊智先生,没有他的催促,我也不会赶在2015年结束之前完成全书的整理。但我要特别感谢的是长江文艺出版集团的金丽红大姐、黎波先生,感谢他们激赏并应允出版本书;尤其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孟通,他为本书甚至远不止是本书,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地做了大量技术性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而本书另一位责任编辑管紫璇,则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致和周全,为本书可能出现的遗漏和瑕疵,做了合乎规范的打磨和校准,才使本书得以在最短的时间里面世。为此,我唯有感激。

我还要感谢美籍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与他的对话,对我来说是一次检验自己观点也了解对方看法的难得的沟通与交流。陈先生的学者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瞭望东方周刊》的戴闻名女士和《环球时报》的王亚斌先生,本书把我与他们三人的对话和访谈收入附录,大大丰富并扩展了本书的内涵。

此外,我还要格外提及我的妻子和妹妹,她们在过去的2000多个日夜里,为本书的写作所做的默默无闻的付出,是难以用“感谢”或“感激”这样的字眼就能回报的。当妹妹告诉我,仅去年一年,电脑字数统计显示,她为我打了整整247万字(包括每篇文章的反复修改)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还有我的可爱的女儿,她对本书以及我专为她写的《给女儿的99条建议》一书的期待,也是我写作的动力。还有我的岳父岳母及所有亲人们,以及那些对我在《超限战》出版17年后的第一部个人专著充满期许和激励的朋友们,对你们,我除了感谢和感激还能说什么?

唯一让我伤感的是,当本书出版时,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在天国安息,他们无法与自己的儿子分享这一他们期待已久的时刻。我至今还记得父亲看过《超限战》一书后对我的激赏,那一刻我才真正懂了,父与子的宿命——儿子为了父亲的骄傲而存在。而母亲则在“美国人为何而战”这篇东西写成当天,在医院寂然离世,终未能与我这不孝子见上最后一面,就成了儿子心中永远的痛!现在我只有把这本书献祭于父母大人的灵前……

最后,我认为有必要特别申明一点是,书后所列参考文献,虽然在本书中并未一一引用或呈现它们的观点,但对这些重要著作的阅读,加深了我对本书所论问题的理解和判断,故在此一并向上述文献的作者们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而对于所有愿意花自己的宝贵时间读这本书的读者,我希望你们在读过之后,能有人引作者为同道,则吾愿足矣。

乔良

2016年1月9日生辰之际于北京夕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