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权(第2/2页)

冯嬷嬷嘿嘿一笑,别有深意地说道:“一个色坯子,若是生出了色胆,那可能比天还大呢!”

郭圣通连连摇头,说道:“阴丽华不可能看上他!”像隗恂这样的人,只是空长了一副好皮囊罢了,连自己对他的第一印象都厌恶至极,更何况阴丽华。

冯嬷嬷说道:“西宫的那位看不看得上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在人为!”说着话,她凑到郭圣通的耳边,小声嘀咕了起来。

这日,刘秀去到兰台。兰台又称御史台,是御史办公的地方。兰台距离西宫、长秋宫很近。

洛阳皇宫,最西面的一列建筑,由北往南数,第一座宫殿是西宫,第二座宫殿是长秋宫,第三座是阿阁,第四座便是兰台。

刘秀执政之后,设置了许多的御史,御史的职责是代替天子,巡视地方。

以前的御史职权很大,基本属于弹劾既定案,只几百俸禄的御史,能罢免两千石俸禄的太守、都尉。

后来朱浮直接上疏刘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这才使得御史的职权缩小了一些,不能像以前那样,弹劾既定案,而是要经过三司会审,确认无误的方能定案。

但即便是这样,御史的权利也依旧是很大。

刘秀在中央集权方面,做出两项重大改革,一是设立御史,二是设立尚书台。

尚书并不是刘秀首创,但刘秀绝对是把尚书给发扬光大了,也正是从刘秀开始,尚书的权利越来越大,并逐渐架空三公。尚书台的官员犯了事,其它官员是无权处置的,只能有天子一人能决定如何定罪,尚书台也不对其它任何官员负责,只对天子一人负责。

御史的兰台和尚书的尚书台,两者已然成为刘秀执政的最重要的两大机构,堪称是刘秀的左膀右臂。

刘秀这次到兰台,主要是看各地御史呈交上来的文书。御史的最高官员是兰台令史,一个俸禄只有六百石的小官,现在由刘域担任。

跟着刘秀一同前来的还有尚书令侯霸。侯霸已经是一把年纪了,德行很高,刘秀对侯霸也颇为敬重。

两人到了兰台,这里的书简堆积如山,都是各地的御史传回洛阳的奏疏。兰台的官员,主要就是把各地的奏疏分类,弹劾的分一类,报平安的分一类。

然后再以州、郡、县进行细分,以涉案官员官职的高低来定缓急。

刘秀对于目前汉室朝廷治下臃肿的官场颇有微词。他一边看着奏疏,一边对侯霸说道:“君房,你可知现在全国有多少县?”

侯霸沉吟片刻,说道:“应不下千余县。”

刘秀说道:“兰台统计,全国共有一千六百余县。”

侯霸闻言,心头也是一惊。刘秀苦笑道:“其实,其中有很多县都可以被取消,或可以被合并的,但前朝昏庸懒政,不知多养了多少的官员。”

多养一个官员,每年就是多几百石的俸禄,甚至上千俸禄,多养几万的官员,每年就多损耗几百万石,在刘秀看来,这完全是无用的浪费。

他说道:“需要精简啊!不仅全国的县要精简,各县、各郡、各州府的官员,也都应大幅缩减。”

侯霸向刘秀躬身说道:“微臣记下了。”

刘秀是天子,他说的话,基本就是国策的方向。至于尚书令,不用去执意天子的话,只需去琢磨具体如何去实施就好。刘秀对侯霸含笑说道:“哪些县是多余的,哪些县又是可以被合并的,君房好好斟酌一下,倘若需要资料,可随时到兰台,向刘域借阅。”说着话,他又对刘域道:“侯尚书在兰台的借阅,不得阻拦!”

“微臣遵旨!”侯霸和刘域双双拱手施礼。